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位點于2004年1月獲得批準,共有三個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概況如下:
語義學(一)研究優(yōu)勢及特色:1、以現(xiàn)代漢語自然語言的語句為研究核心,探討漢語句子生成的語義基礎、語義結構和語義理解等基本規(guī)律。這種研究內容的定位在國內語義研究領域是獨具特色的;2、在充分運用傳統(tǒng)語言學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合理借鑒西方現(xiàn)代語言哲學、語義學廣泛采用的數(shù)理形式分析方法,運用認知語言學理論,對漢語自然語言進行理論解釋和形式刻畫。(二)學術帶頭人為周建設,研究人員有陸丙甫、司玉英。(三)科研成果豐碩,周建設教授主持了國家“九五”社科規(guī)劃項目“中國語言哲學研究”和北京市課題“漢語語義指向研究”。代表性學術論著《西方邏輯語義研究》和《中國邏輯語義論》受到同行專家好評,在《中國語文》等專業(yè)期刊上發(fā)表論文多篇。陸丙甫教授是著名美籍華人學者,在語言類型學和功能語言學方面有許多建樹,代表作《核心推導語法》,在《中國語文》《當代語言學》等國內外期刊上發(fā)表有重大影響的學術論文數(shù)十篇。另外,博士后張燕春、博士王霜梅等都是語義研究的新生力量。
語用學(一)研究優(yōu)勢及特色:1、跨文化交際角度,對現(xiàn)代俄語與漢語的修辭體系進行比較研究,闡釋俄漢語在修辭結構特點上的異同;2、中日語言與文化對比研究。不僅研究中日語在語言結構上的異同,還力圖透視不同語言文字折射出來的思想文化軌跡;3、漢語語體學研究。從人類言語行為類型出發(fā),重點探討漢語基本的語體類型,并由此伸展到當前至為迫切的領域語言學研究。(二)學術帶頭人為劉利民教授,研究人員有李均洋教授、鄒立志副教授。(三)劉利民教授的近期主要成果有《Синтаксис, семантика, структура》(句法,語義,結構),2001,莫斯科,俄語出版社。近期主持的研究項目有:國家漢辦重大科研項目《對外漢語遠程教育資源庫和共享支撐平臺的標準化研究》,北京市教委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項目《對外漢語教學多媒體課程建設》,俄語交際學等。李均洋教授,在日本權威核心刊物《東亞古代文化》、《日本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了多篇中日語言對比研究的論文,在中日語言對比研究界有較大的影響。學術論文《雷神和雷斧--中日語言文化的對比研究》被日本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直屬文部。┻x為優(yōu)秀論文出版,該論文還獲得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1998年)。承擔的國內外科研項目有:《雷神·龍神的中日語言文化對比研究》(1995-1997);《日本奈良時代文學觀念的變化--漢字文化影響的軌跡》,是國家“九五”哲學社會科學項目(1999年立項)。學術專著《雷神·龍神思想和信仰--中日言語文化的比較研究》(日本、日本明石書店出版),獲得同行專家好評。鄒立志著有《詩歌語體論》,另,發(fā)表專業(yè)學術論文十幾篇。
句法學(一)研究優(yōu)勢及特色(1)以漢語的句法現(xiàn)象為切入點,廣泛運用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尤其是功能主義語言學理論(以認知語言學為主)充分描寫并解釋漢語的語法現(xiàn)象;(2)把漢語語法研究放在世界語法研究的大背景上,從共時方面探討漢語語法現(xiàn)象的類型學意義、從歷時方面探討漢語語法的演化歷程及機制;(3)注重漢語句法習得問題研究,本研究將以“言語習得實驗室”為平臺,研究兒童語言習得中的語法及認知發(fā)展問題,并希望通過相應的研究提出相應的兒童語言教學對策。(二)學術帶頭人為沈家煊教授,研究人員有張云秋副教授、汪大昌副教授、王忠玲講師。(三)本研究方向科研成果顯著,沈家煊研究員發(fā)表數(shù)十篇有重大影響的學術論文,其中《“有界”“無界”》(《中國語文》1995.3)、《句式和配價》(《中國語文》2000.4)、《口誤類例》等論文被語言學界同行廣泛贊譽,《“有界”“無界”》曾獲199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著作《不對稱和標記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沈家煊自選集》(2003年)也是當代最有影響的語法學著作之一,被引用率是非常高的。譯著《語言共性和語言類型》(華夏出版社1989年)對把漢語語法研究置于世界語言變異的范圍內來進行考察和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張云秋副教授在《中國語文》等專業(yè)期刊上發(fā)表論文20余篇,著作有《語法理論綱要》(合著)、《現(xiàn)代漢語受事賓語句研究》。汪大昌副教授在《語言文字應用》等期刊上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wǎng)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