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公共管理學專業(yè)介紹
隨著政府體制改革和行政管理、公共服務與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活動不斷深入,對政府和事業(yè)單位以及國企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公共管理學專業(yè)成為新世紀發(fā)展最快的學科之一,成為廣大政府機關、事業(yè)單位以及國企工作者青睞的專業(yè),也是我校熱門專業(yè)。公共管理專業(yè)旨在為政府部門及企事業(yè)單位培養(yǎng)復合型、應用型的公共管理高層次人才。
一、培養(yǎng)目標與專業(yè)特點
根據黨校研究生培養(yǎng)的總體要求,通過教學、科研和社會實踐,把本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成為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自覺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具有世界眼光和戰(zhàn)略思維能力、扎實的基本理論和專業(yè)知識、較高的管理水平與高素質的黨政領導干部、組織人事干部和社會管理干部。
公共管理學專業(yè)教學特點主要體現為:第一,規(guī)范化、高標準。公共管理專業(yè)從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設計、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教學手段和師資力量配比等方面,進行了精心準備,體現了規(guī)范化、高標準的要求。第二,制度完善。為保證公共管理學研究生專業(yè)的培養(yǎng)質量,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教師資格審核制度、教師選聘制度、課程與教材審定制度、課程教學評估制度、互動式教學與多媒體教學制度等,形成公共管理學教育的制度保障體系。第三,教學創(chuàng)新。與其他研究生教學強調學術素養(yǎng)提高不同,公共管理學專業(yè)屬于高層次的職業(yè)訓練,在提高學員理論素養(yǎng)基礎上,培養(yǎng)目的更加強調提高學員的專業(yè)技術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第四,貼近研究生工作實際,注重因需施教,因材施教,開發(fā)和運用研究生的經驗和智慧,注重研究生價值理念的建立和能力培養(yǎng)。
二、教學培養(yǎng)體系與師資隊伍
公共管理學專業(yè)注重跨學科研究,特別是借鑒管理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法學等學科的優(yōu)秀成果和研究方法,綜合研究政府、其他公共部門、社會組織中的管理問題,以及社會建設和管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研究視野更寬,角度更新。
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上采用案例教學,做到教學互動、教學相長;以問題研究為導向,鼓勵學員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培養(yǎng)學員研究興趣;強調案例研究,開設特色課程;重視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教學采用課堂講授、案例研討、互動式、情景模擬訓練、社會調查和專題講座等多種方式,力求使學員熟練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礎理論和公共部門管理的專業(yè)知識,熟悉相關政策、制度體制,具有較高的分析和解決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問題的技能。這是公共管理學專業(yè)的強項。
公共管理學專業(yè)團隊共有教師17人(在編人員15人,另有2名兼職教師),其中教授5人(1名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副教授8人,中級職稱4人;具有博士學位5人(2人博士后),碩士學位8人。是一支年齡結構合理、理論水平較高與教學經驗豐富,富有朝氣、熱情與活力的教師隊伍。教學中充分整合教師資源,對每一門基礎與專業(yè)方向課,都配備2名老師,實行集體備課。
三、研究方向
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對政府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著為黨政機關服務的宗旨,我校公共管理學專業(yè)開設了涵蓋政府管理工作基本內容的三個專業(yè)方向:行政管理理論與實踐、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踐與社會管理理論與實踐。
(一)行政管理理論與實踐
隨著社會發(fā)展對政府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追求民主化、科學化、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已經成為政府發(fā)展和政府追求的基本價值。政府組織通過提供大量的公共服務和規(guī)范的管理工作,一方面使自身得以正常運轉,另一方面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這一發(fā)展趨勢為公共管理學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政府職能,實現經濟轉型與社會全面進步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在推動國家統(tǒng)治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分化與整合的同時,強化行政管理研究,加大行政管理人才的培養(yǎng)力度。行政管理在我國是一個年輕的學科,作為公共管理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方面,獲得了長足的進步,這門學科必將隨著我國政府管理的實踐而不斷獲得更大的發(fā)展。該研究方向的作用和意義:1)培養(yǎng)從事公共行政、人事行政、公共政策分析等行政管理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2)有助于提高政府效率及公共服務水平;3)有助于規(guī)范政府行為,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從而推進政府行政體制改革和發(fā)展。
(二)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踐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研究對公共部門各類人員的錄用、開發(fā)、保持和使用進行計劃、組織、指導和控制的學科。本專業(yè)方向從國內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學習與研究我國人事制度和政策的歷史發(fā)展與現狀、學習與研究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實務與方法。專業(yè)教學與研究內容主要涉及管理學、組織行為學、中國公務員制度、勞動經濟學、工作分析、培訓與人才測評、招聘與錄用、績效管理、薪酬與激勵、社會保障概論、組織文化、公共管理學等。該研究方向的作用和意義:1)為各級政府部門、黨群機關、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等培養(yǎng)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2)有助于公共組織能力建設,提高公共組織效率及公共服務水平;3)有助于規(guī)范公共組織人事管理行為,提高人力資本管理能力和水平,從而推進公共組織人事制度的改革和發(fā)展。
(三)社會管理理論與實踐
社會管理研究方向是順應我國社會管理的迫切需要以及政府在社會管理中轉型,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要求而受到高度關注的研究方向。該方向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基本規(guī)律、方法研究,重視從社會管理實踐中歸納總結經驗,以社會秩序、社會關系、社會矛盾、社會問題、社區(qū)建設、社會組織、社會心理、群體事件等為主要研究對象,注重政府和社會組織有效、協調運轉,著力探討和解決突出的現實社會問題。該研究方向作用和意義:1)有助于學員在實踐中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提高政府社會管理的能力和社會管理水平,推動各項社會管理體制改革;2)有助于為各級政府部門、黨群機關、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等培養(yǎng)復合型、應用型高層次社會管理人才;3)有助于研究生掌握現代社會管理的規(guī)律,科學認識、把握社會現象,提升處理社會問題與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與水平,能夠在工作實踐中及時發(fā)現并化解各種社會不安定因素,促進社會和諧。
四、專業(yè)課程
公共管理學專業(yè)開設專業(yè)基礎課、方向基礎課與選修課。
專業(yè)課程: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學、公共經濟學、組織行為學、領導科學。
方向基礎課:公共行政專題研究、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專題研究,中外行政制度比較專題研究;公共組織人力資源管理方法與技術、公共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研究、人才測評技術研究;社會管理學、當代中國社會問題研究、社會心理學。
選修課:電子政務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風險社會與危機管理專題研究、中國古代吏制研究、勞動與社會保障管理與制度專題研究、社會學與社區(qū)建設專題研究、中國人際關系專題研究、公共管理倫理學專題研究、社會組織管理專題研究、管理者創(chuàng)新能力專題研究、組織文化專題研究、政府治理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新媒體技術應用與管理專題研究等。
附課程簡介
一、專業(yè)基礎課
(01)公共管理學專題研究
公共管理學是研究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門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的一門應用性學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并突破了原有公共行政學學科界線的一門新型學科。通過本專題學習,使研究生在了解公共管理學的研究方法、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開拓視野,更新觀念,探尋公共管理的核心價值理念與成功的管理經驗,增強個人適應社會、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改善公共服務的質量。
本專題的主要內容包括:公共管理學概述與公共組織;政府改革與治理;政府間關系;公共服務與構建服務型政府;公共部門戰(zhàn)略管理與非政府組織管理;公共管理倫理與責任;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與技術等。
(02)公共經濟學專題研究
公共經濟學是公共管理專業(yè)的基礎課。公共經濟學是經濟學領域最貼近政府管理實際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與政治學、公共管理學、財政學等學科有著密切聯系的交叉學科。公共經濟問題是現實社會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對現代人有著各種各樣的影響。其中財政問題是公共經濟問題中最為核心的一個。通過本門課的學習可以提高學員分析宏觀經濟問題的能力,準確把握和判斷政府的公共經濟政策,以多元化的視角來看待社會發(fā)展中的經濟問題和政府管理財政的措施和方法,最終提高學員在實踐中的對于公共經濟的認知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時也可以為學好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知識奠定基礎。
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公共經濟學緒論、市場效率與市場失靈、市場勢力與信息不對稱理論、外部效應理論、公共物品理論、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理論、公共財政支出與收入理論、公共財政政策理論與實踐。
(03)公共政策專題研究
公共政策是一門發(fā)展中的學科,公共政策研究的發(fā)展性,來源于政府公共政策的不斷更新,而政府公共政策的不斷更新則源自當代社會的發(fā)展進步。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日益加深,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國家間競爭日益激烈,政府的宏觀公共政策能力變得愈來愈重要,政府的宏觀政策能力事實上是決定一國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的決定因素。公共政策作為政府的主要行為方式,是研究政府和公共政策現象的主要領域之一。由于政府作為國家公共權力主體,具有唯一性和權威性,因此,盡管各國政府的公共政策方式各異,但是政府通過制定和執(zhí)行廣泛的公共政策,在國家經濟發(fā)展,尤其在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關政府公共政策能力的提升和強化,就成為現代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亦成為現代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公共行政學等許多學科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并因此形成了以公共政策為研究對象的專門知識、理論和方法——政策科學。
公共政策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公共政策的基本范疇及其連帶的若干實踐問題;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zhí)行過程;公共政策的主要分析方法;公共政策所面臨的宏觀理論與實踐問題。
(04)組織行為學專題研究
本課程是一門專門研究組織條件下人類心理與行為規(guī)律的科學,是近年來在企業(yè)管理、行政管理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的一門新興學科,也是目前社會上熱門專業(yè)MPA和MBA教學中的一門主干課程。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是通過學習和研究,使研究生從科學的角度把握組織成員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特點,掌握基本的組織理論、組織結構設計以及組織變革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加強對組織成員心理行為的預測、調控和引導,加強組織建設,以便在良好的組織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組織成員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效地協調個人、群體和組織成員之間的關系,獲得最佳工作績效。
本課程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內容:一是微觀組織行為學。主要內容有:個體行為與管理、群體行為與管理。個體行為與管理中主要講授內容有:人的心理過程與個性心理,激勵理論,情緒智力與壓力管理;群體行為與管理的主要內容有:群體心理與行為、團隊管理和群體中的領導等內容。二是宏觀組織行為學。主要內容有:組織理論的主要內容、組織變革與發(fā)展和目前比較流行的新型組織形式研究,如學習型組織、虛擬組織和跨文化組織研究等。
(05)領導科學專題研究
現代領導科學是一門有強大生命力和極強應用性的研究領導活動特點和運行規(guī)律的新興學科。本課程旨在對現代領導活動的主體和客體、領導活動的結構和過程等方面的理論與實踐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的專題性分析和研究,并對其中的理論熱點和現實問題進行學術性探討,從而提升研究生知識深度、提高研究能力和增強實際運用水平。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領導行為與權力運作;現代領導體制改革與創(chuàng)新;領導環(huán)境與領導發(fā)展;領導素質與政治心理分析;領導角色與領導關系;現代領導決策科學化;現代領導選材與用人;現代領導藝術與方法等。
二、專業(yè)方向課
(0101)公共行政專題研究
公共行政是政府對國家、社會及其自身事務所進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它關注的是機構、過程和程序,以及公共權力行使的合法性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通過本課程學習,使研究生掌握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論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職能與政府作用;了解公共行政理論的發(fā)展過程;重點探尋政府的運作方式、政府的管理方式與政府的公共服務方式,以及行政領導的方式方法與藝術;以促進當前的政府行政改革,培養(yǎng)高素質的專業(yè)政府管理人才,造就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隊伍。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政府職能轉變與公共行政發(fā)展;城市化與當代城市問題;行政領導方式與行為研究;行政決策;突發(fā)公共事件的應急與處理;行政執(zhí)行中的問題與對策;公共行政中的溝通;依法治國與公正執(zhí)法等。
(0102)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
中國政府是如何運作的?中國政治過程是如何推動的?中國政治生活的特殊性是什么?研究中國政府與政治的主要線索有哪些?
本課程運用“政府過程”的方法,從對中國政治的“黨政關系”和社會階層結構的剖析開始,漸次展開對意見表達、意見綜合、決策及決策的施行這四大基本環(huán)節(jié)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介紹作為政府運行保障機制的政務信息傳輸機制和監(jiān)督機制,同時對“單位”的政治與政府職能、政府的主要經濟行為、城市和農村的政治運行等問題做了較為全面的闡釋。
(0103)中外行政制度比較研究
行政改革是各國行政管理的恒新主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行政制度的改革成為一股席卷全球的潮流,無論是西方發(fā)達國家還是包括中國在內的發(fā)展中國家,無不積極投身其中。為了幫助學員了解各國行政制度的基本知識和各國行政制度改革的基本概況,以比較學的視野,審視和探究中西行政制度改革的歷史與現狀,共性與異性、績效與問題以及啟示與走向,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行政制度的類型及其特征,中西中央行政制度比較分析,中西地方行政制度比較分析,美國政府行政過程,英法日政府行政過程,中西行政過程比較分析,:西方行政理論分析,各國行政制度改革
(0201)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專題研究
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專題研究是公共管理專業(yè)的核心專業(yè)課。學習本門課的目的旨在讓學員掌握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理解公共部門與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相同與不同之處,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發(fā)展趨勢,樹立正確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
通過本門課的學習可以提高學員分析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能力、構建團隊的能力和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掌握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學,制定合理的員工幫助計劃,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最終提高學員在實踐中的對于人力資源管理的認知和管理能力。
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綜述、人力資源管理比較分析、團隊建設與團隊文化、勞動關系管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理論與方法、員工幫助計劃(EAP)理論與方法、職業(yè)倦怠與有效干預、學習型組織與人事心理學。
(0202)人力資源管理方法與技術研究
本課程是一門應用性管理類課程,教學目的之一是使研究生掌握人力資源開發(fā)與管理的方法和技術,提高管理能力。教學目的之二是使研究生把握“技術”的本質;了解“人事技術”的構成要素以及掌握現代人事技術的渠道途徑;進而提高研究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辨證邏輯思維能力與數理邏輯思維能力)并通過教師的治學思路、治學方法和價值觀影響研究生,實現培養(yǎng)道德、轉變觀念、傳授知識、掌握技能、提升能力的教學目標。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人力資源管理方法與技術導論;工作分析與工作評價;錄用與甄選;績效考核設計與實施;薪酬設計與薪酬管理技術;職業(yè)生涯設計與管理;人事診斷。
(0203)現代人才測評與考核技術研究
在現代社會,人才測評既是一門集心理學、管理學、行為科學、社會學、統(tǒng)計學等知識為一體,為滿足工作崗位對人的需要,而對人的素質差異規(guī)律進行研究的綜合性學科,同時,也是一項運用心理測驗、面試、評價中心等方法,對人才的素質和行為特征進行測量與評價,為用人單位科學地識別、選拔和使用人才,為人才個人選擇合適職業(yè)和設計自身職業(yè)發(fā)展,提供重要參考依據的實用性技術。
通過教學與研究,使研究生了解人才測評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人才測評的具體操作技術,為人才的求、用、育、留提供方法和工具。
(0301)社會管理專題研究
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諧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工作,而且是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理論思考與現實課題。社會管理專題注重研究社會管理基本規(guī)律,重在分析如何系統(tǒng)治理,強化道德約束,規(guī)范社會行為,調節(jié)利益關系,協調社會關系,解決社會問題。通過本課程可以使學員了解社會管理理論體系,熟悉社會管理前沿動態(tài),掌握社會管理基本方法,為從事公共與社會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課程內容包括:社會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公民社會與社會管理、社會發(fā)展與社會管理、社會利益調整與社會管理、培育和發(fā)展社會組織、社區(qū)自治與基層社會治理、網絡社會管理與輿論引導、社會預測與風險防控等。
(0302)當代中國社會問題專題研究
社會問題是由社會結構嚴重失調所引起的嚴重破壞社會秩序、阻礙社會進步與發(fā)展、影響社會多數成員公共生活的社會現象。隨著中國經濟步入快速發(fā)展軌道,中國社會結構也面臨著重要的調整。在這一過程中,許多社會問題凸顯。為此,十六屆六中全會將“社會建設”作為我國“四大建設”之一正式提出,以著重解決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諸多社會問題。社會問題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必然會影響中國現代化進程。作為社會管理專業(yè)方向的學員,有必要把握當前我國社會建設中表現突出的社會問題,研究社會問題產生的規(guī)律,探討社會問題產生的根源,思索解決社會問題的對策,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社會管理。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與社會問題概述,社會結構問題研究,階層問題研究,社會流動問題研究,社會穩(wěn)定問題研究,群體事件研究,基本民生問題研究,社會公平與正義問題研究,越軌行為研究,等等。
(0303)社會心理學專題研究
社會心理學研究個體或群體在影響他人或受到他人影響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心理現象和行為。作為社會學與心理學交叉學科,社會心理學的基本特點在于,它從社會相互作用與相互聯系的角度考察人的心理與行為。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與深刻變革,許多人面臨心理沖突、心理困惑、心理挫折、心理壓力等。作為社會管理專業(yè)的研究生,通過學習社會心理學,能夠把握社會心理產生的基本規(guī)律,理解人們的所思、所想、所行,能夠對諸多問題進行理性的判斷和決策,幫助自己和他人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和困擾。
本課程主要內容:社會心理學概述,社會化與社會化理論,角色理論與自我意識,社會動機理論與動機受挫及行為反應,社會認知與歸因理論,社會態(tài)度的形成與改變,人際關系與人際溝通,利他行為與侵犯行為,社會影響,群體心理,應用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在管理方面、心理健康方面及犯罪研究中的應用)。
三、選修課
(01)電子政務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
利用電子政務構造更加適合與信息時代要求的政府結構和運行方式,已是全球行的趨勢。促進資源的利用開發(fā)和共享、提高行政效率和決策水平,改善公共服務質量和增加服務內容、建立政府與人民的直接溝通渠道,不僅是電子政務的基本目標。電子政務的理論不僅影響到政府管理的理論,也影響到政府管理的變革、政府工作的走向,以及在電子政務環(huán)境想政府管理與電子政務接口的問題、因此,電子政務課程是政府管理知識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員掌握和了解電子政務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電子政府的基本框架,信息時代的政務模式以及政府管理的新思路,電子政務與政府公共服務,電子政務實踐等內容,培養(yǎng)學員在電子政務的環(huán)境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員適應信息時代對政府管理的新要求。
主要內容:電子政務基本概念,電子政務與管理變革,電子政務與政府公共服務,電子政務與政府社會管理信息化,電子政務與政府信息資源,電子政務應用實踐介紹。
(02)風險社會與公共危機管理專題研究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我國社會內部的發(fā)展也日益趨向高度分化,各類社會矛盾凸顯,并呈日益尖銳化的趨勢。在這個前現代、現代乃至后現代技術與生產關系并存的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最明顯的社會組織特征乃是風險與管理。在高度現代性下的風險社會中,如果要有效抵御風險,就必須在把握風險社會個體化趨勢的基礎上發(fā)揮風險社會的社會化機制,而這種社會化機制所形成的最基本的安全保護殼就是調整和構筑新型社會關系,形成基于該機制下的社會信任體系。面對各種危機,除了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突發(fā)公共事件危機管理機制之外,增強政府部門及各級工作人員對公共危機的認知、以及提升危機管理的能力是當務之急,也是重中之重。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風險社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理論體系,熟悉公共危機管理實務及前沿發(fā)展動態(tài),掌握應對危機的基本技巧和主要手段,為從事公共管理和危機管理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課程內容包括:風險社會理論概述、中國社會轉型期的社會風險、風險社會與中國公共危機管理、風險社會與和諧社會、公共危機管理基本理論與模型、公共危機預防預警和預控、公共危機應急與恢復管理、公共危機管理溝通機制與傳播管理等。
(03)政府治理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政府治理理論與實踐是公共管理專業(yè)的選修課。政府治理理論與實踐對于完善現代國家治理體系與提高現代國家治理能力具有著重要意義。借助于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理論工具來闡述、分析西方政府的治道變革理論和實踐進程,基于此,探討在市場經濟中政府如何運用市場的方法包括各種適宜的技術性手段來管理公共事務,改善公共行政的質量,提高政府績效,實現行政現代化,這是中國政府面臨的現實挑戰(zhàn),如政府職能的市場化、把市場機制引入公共部門、政府程序計算機化等。通過對西方國家政府治理的了解,交流東西方治道變革實踐過程中得到的經驗和教訓,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理論上的深入研究必將指導實踐中成功的飛躍。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提高學員分析提高中國政府治理的能力。了解中國為改善政府績效、提高政府能力而進行大規(guī)模的政府改革,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三者的關系。如,規(guī)模的精簡:機構與人員的改革;職能的轉變:政府與市場的均衡;行為的規(guī)范:政府活動的法制化;黨政的協調:政治與行政的調整;權力的下放:政策執(zhí)行的自主化等。同時也可以為學好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知識奠定基礎。
(04)中國古代吏制研究
中國古代官員的培養(yǎng)、選拔與管理,是當時人力資源開發(fā)的重要內容。通過本課程學習,使研究生掌握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對領導人才的造就、選擇機制;統(tǒng)治階級意志對領導人才的催生、引導作用;古代“官制”對領導人才的開發(fā)、管理功能。本課程在批判繼承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點和提高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水平和領導水平的現實需要,試圖對中國古代管理官吏的歷史經驗和教訓,進行新總結、形成新認識。將之運用于目前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創(chuàng)新實踐中,運用于當前人力資源開發(fā)的工作實踐,切實落實“人才興國戰(zhàn)略”。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古代領導人才開發(fā)管理的階級基礎、社會歷史條件;中國古代“道德治國”管理思想的積極作用及其局限性;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產生、發(fā)展的過程及其特點和規(guī)律;中國古代領導人才管理的當代價值。
(05)勞動與社會保障管理研究
勞動與社會保障問題既是當前民生的主要問題,也是政府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特別是關于勞動用工的權益保護、新醫(yī)改政策的出臺、農民的養(yǎng)老和醫(yī)療保障、對殘疾人以及下崗職工等社會弱勢群體的援助和保護等問題需要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對于政府新出臺政策需要深層次的解讀,本課程的設置目的在于通過以上問題的分析使學員從宏觀和社會發(fā)展長遠的角度來解決公共管理領域中的問題,培養(yǎng)學員獨立和綜合思考問題的能力。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勞動與社會保障概述、勞動就業(yè)與制度、社會保障及管理、社會保險制度與管理、社會福利制度與管理、社會救助制度與管理、社會優(yōu)撫與安置制度與管理。
(06)社會學與社區(qū)建設專題研究
社會學是門應用性十分廣泛的社會科學,是研究人在社會中的各種社會生活、交往、工作、發(fā)展等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使人們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各種現象之間的相互關聯,形成對社會整體認知的一門學科。它以社會運行論為主線,以社會轉型論為視角,反映社會現實的變化和趨勢。社區(qū)建設是從我國城市社區(qū)的歷史發(fā)展與當前現狀出發(fā),對城市社區(qū)管理體制、參與狀況、管理與服務內容、管理方法等展開較全面的闡述和深入的分析,讓學員了解和掌握社區(qū)管理的理論與知識,切實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社會與社會運行、社會角色與社會互動、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社會現代化相關問題研究、社區(qū)管理體制改革與創(chuàng)新、社區(qū)自治與社區(qū)參與、社區(qū)服務與完善服務體系、社區(qū)文化教育等。
(07)中國人際關系專題研究
當代中國社會人際關系日益呈多元性、復雜性,因此有必要從深層次的文化、社會心理等視角進行理論研究和探討。重視人際關系是中國社會特有的文化現象。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人際關系方面有著豐富的理論和思想,并且一直指導著中國人的人際交往。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一方面學員可以系統(tǒng)了解儒家和道家人際關系的思想,清楚地認識當代中國人際關系的基本特征,掌握人際關系溝通的具體方法與技巧;另一方面,通過有助于學員調整與處理好現實社會的人際關系。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際關系理論,包括儒家人際關系的基本理論;道家文化中人際關系思想。第二部分為當代中國人際關系的文化特征。第三部分為人際關系溝通具體的方法與技巧。
(08)公共管理倫理學專題研究
公共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治理模式,包含了很多新的內容和因素,這是傳統(tǒng)的行政管理所無法涵蓋的。因此公共管理需要確立自己的學科框架體系,這其中就包含了公共管理倫理學研究。并且由于公共管理的倫理導向,決定了公共管理倫理學研究是公共管理學科體系中最為重要和最為基本的內容之一。公共管理倫理學的教學目的是使學員了解公共管理倫理學的學科性質、公共管理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guī)范、掌握制度安排、公共權力運行、各個項目中的倫理道德和責任問題,明確提高公共管理者的道德素質和加強公共倫理建設的重要性。
課程基本內容包括:走進公共管理倫理學,公共權力與公共倫理,公共管理的服務價值,公共管理中的德治建設,公共管理職業(yè)活動的倫理規(guī)范,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存在,公共管理者的責任義務,公共管理者素質與公共倫理建設
(09)社會組織管理專題研究
社會組織是一個寬泛龐雜的概念,一般而言,是指非政府、非盈利的自治組織,包括社團、行會、中介,以及其它社會自治組織等。在中國,情況更加復雜,按照社會組織界定,“人民團體”也應包括在“社會組織”之中。非政府組織與政府和企業(yè)截然不同,非政府組織的管理也無法全然借鑒行政管理、企業(yè)管理的原則與方法。因此,作為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非政府組織管理研究有著諸多開放的、亟待深入的空間與話題。學習本課程有助于使學員了解社會組織的相關知識與理論,以及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
課程基本內容:從社會組織的概念出發(fā),回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事業(yè)單位改革的大體脈絡,系統(tǒng)地介紹國外非政府組織的發(fā)展,非政府組織的管理戰(zhàn)略,非政府組織的決策、營銷、籌款、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及非政府組織的評估等內容,在此基礎上探討如何搞好我國社會組織建設,充分發(fā)揮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
(10)管理者創(chuàng)新能力專題研究
建設富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組織,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個人,是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創(chuàng)新型社會和組織的基礎。當今社會,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社會,都不可能通過模仿成為領先者。越是管理者,越需要在發(fā)展、提升、飛越、創(chuàng)新方面有所突破。通過本課程學習,有助于學員了解創(chuàng)新能力及其相關的概念、知識、原理、理論,理解創(chuàng)新和管理的關系,樹立創(chuàng)新觀念、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掌握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的規(guī)律和方法,提升將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方法運用于管理工作中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能夠使管理者不斷發(fā)展和發(fā)掘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有準備地面對管理工作中不斷出現的各種挑戰(zhàn)和難題,提高管理能力,提升管理者的工作績效。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創(chuàng)新能力概述,管理者創(chuàng)新意識的樹立與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管理者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及其培養(yǎng),管理者學習能力與探索能力及其培養(yǎng),管理者洞察、預見、決斷能力及其培養(yǎng),管理者戰(zhàn)略思維能力、把握機遇能力和應變能力及其培養(yǎng),管理者創(chuàng)新人格及其培養(yǎng),制約管理者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的內外因素分析,提升管理者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11)組織文化專題研究
組織文化是用文化人類學與組織行為學這兩種方法來研究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十七屆六中全會部署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與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各項工作,其中自然包括組織文化這一重要內容。這是自十七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首次將“文化命題”作為中央全會的議題;也是繼1996年十四屆六中全會討論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問題之后,決策層再一次集中探討文化課題。通過本課程的討論與學習,使研究生能從文化人類學與管理學的角度出發(fā),了解組織中的文化現象,了解與組織文化有關的理論,結合國內外文化的實踐,從新的視角來獲得具有操作性的工具和方法,并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在管理中實現“文化致勝”。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組織文化的研究對象、范圍與理論基礎;價值觀、民族文化與組織文化;組織文化的結構、形式、類型與診斷;組織文化的功能與建設;組織文化的形成與傳承;組織文化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組織文化的整合;跨文化管理與學習型文化等。
(12)新媒體技術應用與管理專題研究
新媒體極大促進了媒體的民主化、自由化,使執(zhí)政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對傳統(tǒng)執(zhí)政理念、方式與手段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各級干部只有充分認識新媒體環(huán)境的典型特征,把握新媒體環(huán)境下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轉變執(zhí)政理念,運用適合新媒體環(huán)境的執(zhí)政方式和手段,才能應對新媒體環(huán)境對于執(zhí)政能力提出的挑戰(zhàn)。通過教學,使學員了解新媒體以及新媒體對公共管理環(huán)境產生的影響,提高學員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公共管理能力。
本專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新媒體及新媒體的主要特征、新媒體的主要載體、新媒體對公共管理環(huán)境產生的影響、新媒體對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提出的挑戰(zhàn)、新媒體環(huán)境下公共管理存在的問題,以及新媒體環(huán)境下提高公共管理能力的途徑、新媒體輿情處置等。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