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矛盾分析法馬原唯物辯證法的一個高頻考點,同時它也是2016考研政治的重要命題點。我們都有這個感覺,那就是我們都知道矛盾分析法是考試的重點,而且出材料分析題的概率較大,遺憾的是,即便我們窮盡九牛二虎之力背會這些原理,到2016考研政治考試時依然有無話可說的不適感——原理和材料對不上號。下面老師以一道分析題為例,告訴同學如何快速解答2016考研政治矛盾分析法分析題。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人類每天都在產(chǎn)生垃圾,垃圾總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帶來的問題非常棘手。不產(chǎn)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導大家減少垃圾。然而,減到多少才是少?這里并沒有一個標準。而且從總體上看,生產(chǎn)和消費必然產(chǎn)生垃圾,減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產(chǎn)和消費。接著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來填埋或者焚燒。但填埋只是把垃圾從地上轉移到地下,既與人爭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隱患。焚燒不過是把污染從地上移到空中,產(chǎn)生二惡英等有害物質。
于是,人們進一步追問:還有沒有比填埋、焚燒更好的出路?這時候,一句“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讓人茅塞頓開,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資源。但變廢為“寶”前提是垃圾的分類投放——別把垃圾放錯了地方。何謂放錯?到處亂扔是放錯,收集時攪混在一起也是放錯。不同的垃圾只有往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實現(xiàn)資源的價值。即使還免不了要填埋、焚燒那些沒有利用價值的垃圾,也得把它們分出來。
垃圾分類舉手之勞換出綠色,好處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讓人們樂而為之?2009年5月起,上海開始普遍推廣新的垃圾分類概念,開展以“換出更綠色的上海”為名義的“綠色帳戶”活動。何為綠色帳戶?就是居民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積分換取環(huán)保小禮品:再生紙筆記本、綠色小植物、環(huán)保手電筒……上海推出“綠色帳戶”的實踐說明,辦法是可以想出來的,關鍵是愿不愿意琢磨。中國的垃圾問題不比哪個國家小,我們只能“沒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摘編自《人民日報》
(1)從實踐是人和自然關系的基礎的角度說明為什么“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
(2)運用矛盾分析方法說明“沒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考查考點——馬原矛盾分析法
解題思路:
1.我們通過閱讀材料可以很快知道材料的大致內(nèi)容,那就是關于如何處理垃圾的問題。從問題(1)“從實踐是人和自然關系的基礎的角度說明為什么‘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可以判斷出它是考查人與自然的關系,能夠直接鎖定它是馬原第二章的考點。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什么關系呢?我們可以用“和諧”兩個字概括。是什么原因導致人與自然不和諧呢?很顯然是人類不恰當?shù)膶嵺`方式造成的。比如,亂扔垃圾導致二次污染等都是致使人與自然不和諧的直接原因。因此,人類應改變錯誤的實踐方式,合理調(diào)節(jié)人與自然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
2.問題(2)中“沒有退路就多想出路”,就是要求我們要用矛盾分析方法處理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問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說垃圾普遍存在的,我給應該如何處理垃圾,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問題。我們應該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積分換取環(huán)保小禮品”,這樣的方式就是更好的“沒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參考答案:
(1)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與自然分化與統(tǒng)一的現(xiàn)實基礎。如何合理地處理垃圾是人們實踐活動方式和水平的反映。垃圾成為廢物是由于人類實踐活動方式不當所造成的。我們必須轉變實踐活動方式,合理地調(diào)節(jié)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生產(chǎn)生活中出現(xiàn)垃圾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正視矛盾,只有正確認識解決矛盾,才能推動事物發(fā)展。矛盾又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論,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采用的解決方法也不同,新的綠色垃圾處理方法實施過程中,針對不同的矛盾要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切忌一刀切。把垃圾“變廢為寶”可以有多種方法,垃圾分類就是一種有效的“出路”。
以上是老師結合一道分析題,對2016考研政治矛盾分析法考點的解題思路作出的解析,希望能對參加2016年考研的同學起到幫助作用。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wǎng)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