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基本情況
梁樹發(fā),男,1949年7月1日生,北京大學哲學本科、碩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
現(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第七屆學位評定委員會哲學分會委員。
現(xiàn)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會長;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教材編寫組第一首席專家;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河南大學、華僑大學、河南財經大學等兼職教授、貴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和學科建設顧問、四川農業(yè)大學社科聯(lián)顧問;《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思想理論教育導刊》、《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委、《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重慶社會科學》學術委員。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助教,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發(fā)展史研究所講師、副教授、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發(fā)展史研究所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室副主任、馬列主義發(fā)展史研究所副所長、所長,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學與研究》雜志主編。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分會會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副秘書長、副會長兼秘書長。
二、主要研究方向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與社會發(fā)展理論。
三、主要開設課程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本科)、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與范疇研究(碩士)、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主文獻研讀(博士)
四、主要科研項目與課題
1.“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觀,1996年國家社科研究基金一般項目,主持人,資助金額8萬。已結項。
2.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論社會主義社會建設,200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資助金額40萬。已結項。
3.2005年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觀點課題組“關于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一般原理的基本觀點研究”,首席專家之一,資助金額15萬元。進行中。
4.2007年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編寫,課題組第一首席專家,資助金額80萬。進行中。
五、主要科研成果
1.新技術革命與唯物史觀的發(fā)展(與趙家祥合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西方馬克思主義辭典(主編之一),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年版
3.馬克思主義史 第3卷(主編),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5.唯物史觀的堅持與發(fā)展(主編),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版
6.社會與社會建設(主編),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鄧小平的馬克思主義觀 光明日報,1999年2月26日
8.談談馬克思主義觀 馬克思主義研究,1999年第6期
9.關于“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提問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00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0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0.盧卡奇方法至上的馬克思主義觀評析,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
11.柯爾施的革命馬克思主義觀及其啟示,馬克思主義研究,2003年第4期
12.葛蘭西的實踐哲學體系——一種關于葛蘭西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新的觀察視角,浙江學刊,2004年第6期
13.梅洛-龐蒂的“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14.新時期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主題的幾點思考,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2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5.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主體的若干思考,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5年第17期全文轉載
16.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問題的實質,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8期
17.世界歷史、全球化的社會形態(tài)意義——兼論世界社會形態(tài)概念的合理性,哲學研究,2005年第12期
18.科學發(fā)展觀與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哲學,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19.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學科內涵及建設,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年第3期
20.馬克思逝世周年紀念性話語及其啟示,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新華文摘,2008年第18期全文轉載
21.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學者關于馬克思主義認識的發(fā)展——從“西方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關系的認識談起,學術研究2009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9年第16期全文轉載
22.理論提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的形式與可能,理論視野,2009年第12期
23.“以人為本”何以是一個唯物史觀的科學命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共產黨2009年第8期全文轉載
24..正確認識和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經驗——從劃清,馬克思主義具體化民族化與馬克思主義“多元論”界限談起,解放軍理論學習,2009年第2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2009年第6期全文轉載
25.學科化—馬克思主義與科學發(fā)展的互動,黨政干部學刊,2010年第2期
26.馬克思恩格斯關系研究方法辨析 ,江西社會科學2010年第2期 ,(第一作者,與李慧合作)
27.試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形成的科學基礎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年第3期(第一作者,與黃剛合作),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馬列主義研究,2010年第71期全文轉載
28.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者對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關系的認識發(fā)展,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1年第1期(第一作者,與彭冰冰合作)
29.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的路徑問題,理論視野2011年第2期
30.共產黨人要做馬克思主義者——寫在紀念建黨90周年之際,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共產黨》2011年第12期全文轉載
六、獲獎成果
1.《新技術革命與唯物史觀的發(fā)展》1991年獲光明杯優(yōu)秀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著作二等獎;
2.《馬克思主義史》1997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一本好書”獎、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3.《新技術革命與社會革命》、《評肢解馬克思主義的幾種形式》、《關于“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提問》分別獲中國人民大學論文一等獎。
4.《新時期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主題的幾點思考》獲第九屆中國人民大學優(yōu)秀論文獎。
5.《世界歷史、全球化的社會形態(tài)意義——兼論世界社會形態(tài)概念的合理性》獲第十屆中國人民大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論文類優(yōu)秀獎(2010年1月)。
6.《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主體的若干思考》獲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009年9月4日)。
7.《馬克思逝世周年紀念性話語及其啟示》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2010)。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