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導師簡介
博導,副院長。國家特聘專家,首屆****入選者。公共治理與和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所長。
1955年12月出生于江西南昌。1982南京大學學士。86年北卡州立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91年錫拉丘茲大學麥克斯韋爾學院公共管理博士。90年開始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任教。2002年晉升為終身職正教授。2009年始任職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主要獎項:曾獲多項美國大學教工最佳研究和服務獎。一九九四年美國管理學會(Academy of Management)公共與非盈利部最佳論文獎,入選美國杰出大學生名人錄,馬科斯美國西部名人錄,馬科斯美國高等教育名人錄等。
社會兼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學部專家。復旦管理學家評審專家。全國地方政府創(chuàng)新獎評審專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全國MPA教指委資助的“全國公共管理青年學者研究方法暑期培訓班。北京大學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浙江省人才發(fā)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國際行政學會中國專家委員會專家,亞洲分會理事。亞洲開發(fā)銀行顧問。紹興市公共管理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主編。美國和中國多家(包括美國公共管理評論)公共管理專業(yè)雜志評審員或編委。參加過許多大學、中央部委和省市政府、干部培訓基地的講學和咨詢工作。
曾任美國公共管理協(xié)會科技部執(zhí)行董事(2000-2006);美國國際文化交流委員會富布賴特高級專家(2006-2011);中國教育部應急機制國家重點項目海外顧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MPA項目顧問、浙江大學特聘教授。作為專家參與過世界銀行、聯(lián)合國亞洲中心、世界經合組織的培訓和國際會議組織工作。是國內多家高校、香港多家高校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海外評審顧問。成都,沈陽和美國鳳凰城顧問。
二、教授課程:
公共管理與政策經典導讀,研究方法與政策評估,比較公共政策,信息政策、科技政策,城市管理與政策。
三、主要研究方向:
公共管理與政府改革理論,比較公共政策,公共決策與政策評估,城市治理,組織學習與制度創(chuàng)新。
四、主要科研項目與課題
1.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水專項城鎮(zhèn)供水安全保障管理支撐體系研究
2.北京市人民大學學習型組織研究基地
3.國家自然基金面上課題:中國特色的公共與非營利組織創(chuàng)新研究
4.內蒙古自治區(qū)“蒙市干部績效考核研究”
5.國開行項目“中國水務投融資研究“
6.教育部馬工程《公共政策》教材,首席專家之一。
7.亞洲開發(fā)銀行加強制度改革與能力項目
8.北京市首都學科群建設子課題
五、主要科研成果
學術貢獻主要集中在政府機構改革理論、沖突管理、電子政務政策模式、地方政府、市政管理幾個方面。有許多論文在美國、香港的主要公共(行政)管理學雜志上發(fā)表(如《布朗世界事務》、《公共管理雜志:理論與研究》、《公共管理評論》、《管理與社會》《美國公共管理評論》等著名英文學術刊物)并獲廣泛引用。
(一)主要著作:
1、《行政官僚與現(xiàn)代社會》(中山大學出版社);
2、《實踐中的美國公共政策》(人民大學出版社);
3、《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科學出版社)與范柏乃合著等。
(二)發(fā)表論文
相關中文論著:
1.地方政府的治理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美國鳳凰城的案例及經驗.東南學術.2005(1),P30-37.獨立作者.新華文摘2005年第8期全文轉載
2.當代公共管理研究的范式觀——一項經驗研究.公共管理學報.2005(3),P12-22,92-93.第一作者.
3.創(chuàng)新與中國公共管理.中國行政管理.2006(5),P31-33.獨立作者.新華網(wǎng)轉載
4.產權疲軟問題的公共政策思考.中國行政管理.2006(9),P27-27.獨立作者.新華網(wǎng)轉載
5.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性問題.中國行政管理.2006(7),P38-38.獨立作者.
6.公共利益意識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文化核心.中國行政管理.2006(6),P21-23.獨立作者.新華文摘輯刊轉載
7.美國公共管理學科的發(fā)展軌跡及其對中國的啟迪.中國行政管理.2006(4),P82-82.獨立作者.新華文摘輯刊轉載
8.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的瓶頸因素及其分析.學術研究.2006(7),P73-78.獨立作者.
9.從公共管理視角看美國的發(fā)展經驗和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6(5),P5-16.獨立作者.
10.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的瓶頸因素及其分析.復印報刊資料(公共行政).2006(11),P15-21.獨立作者.新華文摘輯刊轉載
11.公共管理是關于治理的實踐性極強的大學問.公共管理學報.2006(3),P95-97.獨立作者.
12.它山之石如何攻玉?——從公共管理視角看中國知識精英學習外國經驗的心路歷程.公共管理學報.2006(4),P22-30+108.獨立作者.
13.國家中長期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解析與思考.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2),P25-25.第二作者.
14.給分權劃底線,為創(chuàng)新設邊界——地方政府創(chuàng)新的法律環(huán)境探討.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6),P16-24.獨立作者.
15.談談公共政策的決策理性.中國行政管理.2007(8),P22-25.獨立作者.新華文摘輯刊轉載
16.當代西方公共管理前沿理論述評.公共管理學報.2007(3),P1-12.第一作者.新華文摘2005年第21期全文轉載
17.給分權劃底線,為創(chuàng)新設邊界.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6),P.獨立作者.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8年第4期全文轉載
18.新奧爾良颶風災難應對失當?shù)某梢蚱饰?中國行政管理.2008(2),P51-54.第二作者.
19.現(xiàn)代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新挑戰(zhàn)——公務員提升“學習性向”的重要性.中國行政管理.2008(5),P43-47.第二作者.
20.公務員提升“學習性向”的主要途徑.當代社科視野.2008(7),P107.第二作者.
21.中國政府績效評估:理論與實踐.政治學研究.2008(3),P106-115.第一作者.
22.如何在城市發(fā)展過程中既維護公共利益又保障私人權利——“政府或公共部門對私產的征用權”辨析.中國行政管理.2008(7),P35-36.獨立作者.新華文摘2008年第19期全文轉載
23.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公務員的專業(yè)化問題.中國行政管理.2008(6),P39-42.第一作者.
24.公共政策的缺失與當前世界性經濟危機.公共管理學報.2009(1),P26-34,123.獨立作者.
25.論公共政策導向的城市規(guī)劃與管理.中國行政管理.2009(5),P36.第二作者.
26.經濟危機與公共工程:田納西和胡佛壩的啟示.中國行政管理.2009(8),P111-113.第一作者.
27.承上啟下開拓中國公共管理的新紀元.中國行政管理.2010(12),P23-24.獨立作者.
28.社會網(wǎng)絡分析方法在規(guī)劃管理研究中的應用前景.國際城市規(guī)劃.2011(3),P86-90.第三作者.
29.社區(qū)發(fā)展是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與和諧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中國行政管理.2011(10),P71-74.第一作者.
30.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社區(qū)發(fā)展的思考.公共管理學報.2012(1),P104-110,127-128.第二作者.
31.沖突解決視角對公共管理的啟示.中國行政管理.2012(2),P11-15.第一作者.
32.政治與行政兩分理論的跨文化對話.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2(2),P4-10,126.第一作者.
相關英文論著:
1. G. Zhiyong Lan, Lera Riley, N. Joseph Cayer.How Can Local Government Become an Employer of Choice for Technical Professionals: lessons and experiences from the city of Phoenix.Review of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Vol. 25, No. 3, 225-242 (2005).
2. Lan, Zhiyong.“Symposium Introduction.” Journal of Public Budgeting,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Vol. 15, No. 3.,2003, pp. 438-465.
3. Lan, Zhiyong. “Disciplinary Rational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Field Development.”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Rutgers Univ.)Vol. 2, (1/2),2003. Pp. 1-16.
4. Lan,Zhiyong.“Local Government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tipulations, Impact, Cases and Assessment.”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Rutgers Univ.).Vol. 1, (3/4), 2002, pp. 209-220.
5. Lan, Zhiyong, "Understanding China's Administrative Reform." Public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 Vol. 24 (4), 2001, pp. 435-467.
6. Lan, Zhiyong, and Anders, Kathy. "A Paradigmatic 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An Empirical Test."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Vo. 32, No. 2., 2000,pp. 138-165.
7. Lan, Zhiyong, Weixing Hu, and Ken, Wang."The Growing China and Its Prospective Role in World Affairs."Brown Journal ofWorld AffairsVol. VI (2),1999, pp. 1-29 .
8. Lan, Zhiyong. "The 1998 Administrative Reform in China."As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 21, (1) June, 1999,pp. 29-54.
9. Lan, Zhiyong. "A Conflict Resolution Approach to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 Vol. 57, No. 1 (Jan/Feb), 1997, pp. 27 35.
10. Lan, Zhiyong and Falcone, Santa. "Factors Influencing Internet Use--A Policy Model for Electronic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rovision." Journal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Vol. 24. No. 4., 1997, pp. 251-257.
11. Lan, Zhiyong and Craig, Scot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Computer mediated Information versus Conventional Non Computer mediated Information in Public Sector 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Journal Vol. 9, No. 1, Winter, 1996, pp. 27 37.
12. Lan, Zhiyong and Cayer, N. Joseph. "The Challenge of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 and Management in a Time of Information Revolution."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Vol. 24, No. 2, June, 1994, pp. 207 222.
13. Lan, Zhiyong. "Reagan and Public Choice: an assessment of the implicit Reagan administrative theory."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 8, No. 1. July, 1993, pp. 36 44.
14. David."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Transi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52, No. 6. November/December, 1992, pp. 5 7.
15. Lan, Zhiyong and Rainey, Hal. "Goals, Rules, and Effectiveness in Public, Private and Hybrid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992, Jan.Vol. 2, No. 1.pp. 5 28.
16.Yang, Lihua and Lan, G. Zhiyong. (2010). “Internet's impact on expert–citizen interactions in public policymaking—A meta analysi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7 (2010) 431–441 .
17.Yang, Lihua, G. Zhiyong Lan, and Wu, Jiangguo. (2010). “Roles of Scholars in the Practice of Combating-Desertification: A Case Study in Northwest China.”“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46:154–166..
18.Yang, Lihua, G. Zhiyong Lan. "Roles of Scholars in Environmental Community Conflict Resolution: A Case Study in Contemporary China" (IJCMA-Feb-2012-0019.R2)Accepted and forthcoming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 in 2012.
聯(lián)系方式:
010-62510738;lanzhiyong2005@163.com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wǎng)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