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王義桅,男,1971年生,江西瑞昌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中歐學術(shù)連線”(CEAN)主任,歐盟研究中心主任,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聯(lián)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華能源基金會特約研究員,上海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兼職教授。先后畢業(yè)于華東理工大學、復旦大學,分獲工學(環(huán)境工程)學士,法學(國際關系)碩士、博士學位;先后擔任天津聯(lián)合化學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中國駐歐盟使團外交官、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及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曾為美國耶魯大學?怂箤W者、法國巴黎政治學院訪問學者、韓國延世大學及布魯塞爾自由大學(ULB)訪問教授。出版專著《海殤?——歐洲文明啟示錄》等6部;譯著《大國政治的悲劇》等3部;編著《全球視野下的中歐關系》等3部;主編“中國北約研究叢書”(10卷本)。在12個國家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140余篇,其中英文33篇(SSCI5篇),法語、德語、意大利語、印尼語與土耳其語各1篇,40余篇被《新華文摘》、《新華月報》、《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紅旗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圖書報刊復印資料》等轉(zhuǎn)載,系《人民日報》海外版“望海樓”、《環(huán)球時報》專欄作者及CCTV news特約評論員,在《人民日報》、《南方周末》、《聯(lián)合早報》、Europe’s World,Project Syndicate等國內(nèi)外主流媒體發(fā)表時評400余篇,接受國內(nèi)外媒體采訪500余次,參加國際學術(shù)會議、論壇近200次,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獲獎情況:
上海市社科界第十屆(2012年度)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獎
外交部系統(tǒng)國家優(yōu)秀公務員(2009年度)
復旦大學復華獎教金文科科研成果個人獎(2008年)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2003年)
復旦大學“世紀之星”(2003年)
主要學術(shù)貢獻:一、最早開展全球公域(global commons)理論、系統(tǒng)批判西方國際關系理論并倡導中國國際關系理論的學者之一,相關成果在《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第6期)、專著《超越國際關系:國際關系理論的文化解讀》及海外“非西方國際關系理論”教材發(fā)表;二、國內(nèi)開展公共外交研究最早的學者之一,率先在國際頂級刊物發(fā)表中國公共外交論文;三、推動建立中歐學術(shù)連線,倡導海洋文明研究,代表作《海殤?——歐洲文明啟示錄》引起中歐學界、媒體的廣泛關注,《光明日報》2013年6月18日專門就該書舉辦學術(shù)研討會;四、推動國內(nèi)北約問題研究,主編“中國北約研究叢書”;五、率先開展中國夢的國際內(nèi)涵、世界意義研究,引發(fā)國內(nèi)外討論。
主要開設課程:歐洲政治經(jīng)濟與外交、中歐關系、北約研究、公共外交
主要科研項目與課題(注:須包括導師2014-2015年的科研課題情況)。
在研課題:
1、國際公共領域理論研究,2012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編號:12BGJ038,立項時間:2011年11月,結(jié)項時間:2014年12月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8月30日介紹前期研究成果:http://www.npopss-cn.gov.cn/n/2013/0830/c230113-22747499.html)
2、中國對歐公共外交機制研究,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編號:12YJAZH148,立項時間:2011年11月,結(jié)項時間:2014年4月
3、承擔中宣部課題“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外譯傳播工程”之子課題“全球性議題中的中國話語權(quán)和話語體系建設”。
主要科研成果(含發(fā)表的主要著作、論文等):
著作:
1.《海殤?歐洲文明啟示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版
1.《超越均勢:全球治理與大國合作》,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8年3月版(ISBN978-7-208-11243-8/D·2218)。24萬字
2.《被神話的美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2月版。
(書評:http://www.mzcy.cn/bbs/viewthread.php?tid=976)
3.《超越國際關系:國際關系理論的文化解讀》,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12月版(ISBN978-7-5012-3255-0)。22萬字http://www.verycd.com/topics/2855187/#theCom
4.《世界是橢圓的:未來國際秩序展望》,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版。
5.《世界圍繞美國轉(zhuǎn)?》,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版。
6.《戰(zhàn)魂:從歷史透視未來戰(zhàn)爭》,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版。
主編“中國北約研究叢書”10卷本:
1.《北約是什么——北約重要歷史文獻選編I:冷戰(zhàn)后部分》(王義桅等編譯,25萬字),世界知識出版社2013年4月版。
2.《轉(zhuǎn)型中的北約》((美)伊萬·迪內(nèi)夫·伊萬諾夫著、趙文亮譯,27萬字),世界知識出版社2013年3月版;
3.《北約概覽》(布萊恩·柯林斯著、唐永勝、李志君譯,17萬字),世界知識出版社2013年3月版;
4.《挑戰(zhàn)與應戰(zhàn):新世紀的北約》(許海云編著,23萬字),世界知識出版社2013年1月版;
5.《透視新北約:從軍事聯(lián)盟走向安全-政治聯(lián)盟》(高華著,55萬字),世界知識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6.《北約是什么——北約重要歷史文獻選編II:冷戰(zhàn)后部分》(劉得手等編譯,25萬字),世界知識出版社2014年7月版;
7.《北約是什么——北約重要歷史文獻選編III:冷戰(zhàn)后部分》(李海東等編譯,25萬字),世界知識出版社2014年6月版;
8.《北約是什么——北約重要歷史文獻選編IV:冷戰(zhàn)后部分》(許海云等編譯,25萬字),世界知識出版社2014年5月版;
9.《北約與恐怖主義》(羅天虹譯,世界知識出版社2014年5月版);
10.《轉(zhuǎn)型的北約與變動的世界》(王義桅編,世界知識出版社2014年6月版)。
譯著:
《大國政治的悲劇》(約翰·米爾斯海默著,王義桅、唐小松譯,50萬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版。
《美國和美國的敵人》(伊多·奧倫著、唐小松、王義桅譯,22萬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版。
《布什的戰(zhàn)爭》(鮑德伍德著,與唐小松等合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年3月版。
編著:
《全球視野下的中歐關系》(世界知識出版社2012年4月版)(主編)。
http://www.wap1934.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82
《中美國家利益比較研究》(時事出版社2004年6月版)(與倪世雄共同主編)。
《全球化時代的國際關系》第7~10章(10萬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版。
學術(shù)論文(144篇,CSSCI55篇,SSCI5篇,發(fā)表于中、美、英、法、德、荷、西、意、日、韓、印、印尼、土耳其等國學術(shù)期刊,其中英文33篇,法語、德語、意大利語、印尼語與土耳其語各1篇,40余篇被《新華文摘》、《新華月報》、《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紅旗文摘》等轉(zhuǎn)載。
1.“Why China-EU Relations Is not so Strategic: Ten Hypothesis”, in Krishnan Srinivasan (ed.), EUROPE & EMERGING ASIA, Routledge 2014.
2.“Chinese Drea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n Zhang Yongjin (ed.), The Chinese School(s) of IR and Its Critics, Routledge 2014.
3.“The Myth of Chinese Nationalism and the Mission of Chinese Dream”,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Oct. 2013.
http://www.davidpublishing.com/show.html?14077
4.China must promote 'grand security concept', China.org.cn, October 16, 2013
http://www.china.org.cn/opinion/2013-10/16/content_30311812.htm
5.“Making China-EU Relations Geniunely Strategic?” Europe’s World, Summer, 2013.
http://www.europesworld.org/NewEnglish/Home_old/Article/tabid/191/ArticleType/ArticleView/ArticleID/22144/language/en-US/MakingChinaEUrelationsgenuinelystrategic.aspx
6.“When Chinese Dream Meets European Dream”, Clingendael Asia Forum , July 16. 2013.
http://www.clingendael.nl/publication/when-chinese-dream-meets-european-dream
7.“China and NATO: One from Venus, One from Mars?” NATO Research Online 3 (2013)
8.“Relational Dimensions of a Chinese Model of Public Diplomacy?” in R.S. Zaharna (ed.) Relational, Network and Collaborative in Public Diplomacy, Routledge, 2013.
9.“The Domestic Constrains of the Rise of Chinese Public Diplomacy”, The Hague Journal of Diplomacy 7 (2012) 1-14.
http://booksandjournals.brillonline.com/content/10.1163/1871191x-12341237;jsessionid=2csj5s4l5rah1.x-brill-live-01
10.“Between Culture for Diplomacy and Diplomacy for Culture: Chinese View of Cultural Diplomacy”, IP–Journal, DGAP - Germ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12.
11. “China and the EU in Global Governance: Seeking Harmony in Identities”, in Jan Wouters, Tanguy de Wilde, Pierre Defraigne eds, China, the EU and Global Governance,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12.
12.“Clash of Identities: The Real Challenge for Sino-US Relations in the Future”,The hyperGlobal 100, July 2011.
13.“Seven lessons for America”, America Review (cover story), September, 2011.
http://americanreviewmag.com/stories/Seven-lessons-for-America
14.“Die Bedeutung des Lebens verstehen”, Kulturaustausch, July, 2011. in German.
15.“Is Chinese-European Cultural G 2 Possible? A Comparison of the Concepts of ‘Harmonious World’ and ‘Global Governance’”, Acque e Terre (Marco Polo Magazine), No.1, 2011. in English/Italian. http://marcopolomagazine.wordpress.com/2011/02/17/is-chinese-european-cultural-g-2-possible-by-wang-yiwei/
16. “China-European Relations: From Harmony with Differences to Reaching the Same Goal by Different Means”, Eyes on Europe, Fall, 2010.
17.“Clash of Identities: Why China and the EU are Inharmonious in Global Governance”, UNISCI Discussion Papers, nº 24 (October 2010).
http://www.ucm.es/info/unisci/revistas/UNISCI%20DP_24_ENTERO.pdf
18.“The Identity Dilemmas of EU Normative Power: Observations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André Gerrits eds., Normative Power Europe in Global Politics, chapter 6, Clingendael European Papers, December, 2009.
http://www.clingendael.nl/publications/2009/20091200_cesp_paper_gerrits.pdf
19.Akhir Teori Hubungan Internasional Dan Kebangkitan Mazhab Cina, Refleksi Teori Hubungan Internasional: Dari Tradisional ke Kontemporer, Graha Ilmu City: Yogyakarta, January 2009, in Indonesian.
20.From Complement to Convergence: How U.S.-China Relations Cope with the Reversible Globalization? Freeman Report at CSIS, October 2008 - vol.6, no.10.
http://www.csis.org/media/csis/pubs/fr08n10.pdf
21.Between Copying and Constructing: China Is Seeking Its IR Theory, in Arlene B. Tickner and Ole Wæver, ed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cholarship Around the World (ISBN: 978-0-415-77236-5), chapter 6, Routledge 2008.
22.Seeking Chinese New Identity: the Myth of Chinese Nationalism,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10, No. 4, 2008.
23.Public Diplomacy and the Rise of Chinese Soft Power, The Annals of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SSCI), March 2008 616: 257-273.
24.Back to the Common Sense: Book review on Bounding Power: Republican Security Theory from the Polis to the Global Village, Japa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No. 3, 2007.
25.Between Science and Art: Questionabl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Japa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No. 2, 2007.
http://journals.cambridge.org/data/rss/feed_JJP_atom_0.3.xml
26.On National Ident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A Chinese Perspective, ICFAI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o1, 2007.
http://www.iupindia.org/407/IJIR_On_National_Identity_7.html
27.China’s Rise: An Unlikely Pillar of US Hegemony, 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 Spring 2007.(收錄美領館新聞文化處信息咨詢中心ARTICLE ALERT Nov 2007) http://hir.harvard.edu/articles/1613/
28.Why Is Pax Americanna Impossible: Comparing Chinese Ancient World Order with today’s American World Order,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Vol. 12, Issue 23, No.2, 2007, in Turkish.
29.Rethinking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A Perspective of Sino-U.S. Relations, Pacific Focus (SSCI), No.1, 2006.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976-5118.2006.tb00315.x/pdf
30.China and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42, No. 3&4 (July-December 2005).
http://isq.sagepub.com/cgi/content/abstract/42/3-4/265
31. China’s Role in Dealing with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Korea Observer (SSCI), Volume 36:3 (September 2005).
(Abstracted at the Worldwide Political Science Abstracts database from CSA:
http://www.csa.com/author_relations/author_display.php?disp_num=0&SID=89jmcc186g398bdf07me8s76k2 )
32.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and Chinese Peaceful Rise: Opportunity or Challenge? in Yoon Bae Kim, Young Jae Kim (eds) Peace Building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the New World Order(Seoul: Oruem Publishing House, 2005).
33. Between Enterprise and Compromis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China’s Diplomacy after the Iraq War, Asia Perspective, Vol. 28, No.3, 2004.
http://www.asianperspective.org./articles/v28n3-f.pdf
(Abstracted at the Worldwide Political Science Abstracts database from CSA:
http://www.csa.com/author_relations/author_display.php?disp_num=0&SID=ff758b10bbb471a088cac4df88407ad4
34.“中國公共外交的自信與自覺”,《求是》2014年第?期。
35.“TTIP的戰(zhàn)略效應及應對”,《國際問題研究》2014年第?期。
36.“中國的大安全觀:歷史、理論與邏輯”,《國際安全研究》2014年第5期。
37.“中國的安全文明”,《學術(shù)前沿》2014年第6期。
38.“中國新公共外交:書寫中國夢”,2014年第?期。
39.“現(xiàn)實主義是西方基督教內(nèi)部理論”,《國際關系研究》2014年第7期。
40.“全球公域:思想淵源、概念譜系與學術(shù)反思”,《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第6期(合寫,第二作者)。
41.“如何克服中國公共外交的悖論”,《東北亞論壇》2014年第2期。
42.“第五個現(xiàn)代化與東西互鑒”,《人民論壇》2014年4月下。
http://politics.rmlt.com.cn/2014/0417/258882.shtml
43.“周邊公共外交的文明擔當”,《公共外交季刊》2014年第1期。
http://theory.gmw.cn/2014-03/14/content_10669669.htm
44.“化中國夢為世界夢”,載譚中、凌煥銘主編:《四海一家、天涯比鄰:海外華人與中國夢》,中央編譯局出版社2014年版(中英文)。
45.“中國夢的世界意義”,《戰(zhàn)略界》2014年第2期。
46.“中國夢也是社會主義夢”,《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
47.“中共‘魅力攻勢’注重內(nèi)外兼修”,《人民論壇》2014年2月上。
http://politics.rmlt.com.cn/2014/0126/223800.shtml
48.“改革領導小組的擔當”,《人民論壇》2014年第1月上。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113/c112851-24104055.html
49.“TTIP對華戰(zhàn)略擠壓效應值得關注”,《中國經(jīng)濟社會論壇》2014年第1期。
50.“打造國際話語體系的困境與路徑”《對外傳播》2014年第2期。
51.“2013:公共外交元年”,《公共外交》2014年第1期。
52.“中國特色的全球公域觀散見”,《戰(zhàn)略研究》2013年第6期。
53.“論中歐文明G2之可能——基于‘和諧世界’和‘全球治理’理念的比較”,載徐明棋主編:《歐洲危機與歐洲的走向》,第410-426頁,時事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54.“三中全會催生世界領導型國家”,《人民論壇》2013年第12月下。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3/1125/c112851-23643600.html
55.“中國如何應對美國的巧霸權(quán)?”《學術(shù)前沿》2013年第11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外交》2014年第3期全文轉(zhuǎn)載)。
http://www.rmlt.com.cn/2013/1113/181260.shtml
56.“中國外交新政高開高走”《社會觀察》2013年第11期。
57.“智庫使公共外交更靈巧”,《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秋季號。
58.“如何理解不犯顛覆性錯誤”,《人民論壇》2013年第11期。
http://www.qstheory.cn/zz/zgtsshzyll/201311/t20131121_293976.htm
59.“新自由主義為何卷土重來”,《人民論壇》2013年8月第414期。
http://theory.rmlt.com.cn/2013/0820/106361.shtm
60.“國際關系理論的中國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13年第8期(合寫,第一作者,《紅旗文摘》2013年第8期轉(zhuǎn)載,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外交》2013年第12期頭條全文轉(zhuǎn)載;http://www.cctb.net/llyj/lldt/qqzl/201403/t20140325_303317.htm)。
61.“實現(xiàn)中國夢呼喚海洋文明的發(fā)展”,《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8月30日。http://www.npopss-cn.gov.cn/n/2013/0830/c219470-22748825.html
62.“如何應對中國國際形象的下滑?”《對外傳播》2013年第8期。
63.“以和合共生實現(xiàn)三重超越——中國的新型大國關系理論基石”,《學術(shù)前沿》2013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外交》2013年第9期全文轉(zhuǎn)載)。
64.“中國夢-美國夢能包容性發(fā)展”,《社會觀察》2013年第7期。
65.“北約研究大有可為”,《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5月16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外交》2013年第8期全文轉(zhuǎn)載)。
http://www.csstoday.net/Item/75178.aspx
66.“中國崛起的文明擔當”,《新華日報》2013年5月8日。
http://js.xhby.net/system/2013/05/08/017173329.shtml
67.“外交自信·外交自覺·外交自尊——中國外交新政芻議”,《中國與世界觀察》2013年第2期。
68.“中國夢:破解后崛起時代的道統(tǒng)性難題”,《學術(shù)前沿》2013年第2期。
http://www.rmlt.com.cn/qikan/2013-03-26/77448.html
69.“中國公共外交的三聲境界”,《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春季號。
70.“歐債危機也是歐洲文明危機”,《學術(shù)前沿》2012年第12期(《紅旗文摘》2013年第2期轉(zhuǎn)載)。
71.“中國外交如何爭取國際話語權(quán)”,《學術(shù)前沿》2012年第10期上(《中國人民大學圖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外交》2013年第1期全文轉(zhuǎn)載),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網(wǎng)轉(zhuǎn)載)。
72.“身份的沖突:為何中歐在全球治理中不夠和諧”,入選《上海市社科界第十屆學術(shù)年優(yōu)秀論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73.“美國重返亞洲的理論基礎:以全球公域論為例”,《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12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圖書報刊復印資料·國際政治》2013年第1期全文轉(zhuǎn)載)。
74.“全球公域與美國巧霸權(quán)”,《同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2期。
75.“歐債危機的戰(zhàn)略影響”,《德國研究》2012年第1期。
76.“歐洲一體化經(jīng)驗的時空局限性”,載《歐洲一體化史研究:新思路、新方法、新框架》,周弘、劉作奎主編,時事出版社2011年版。
77.“超越和平崛——中國實施包容性崛起戰(zhàn)略的必要性與可能性”,《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11年第8期。
http://www.ccwe.org.cn/ccwenew/upfile/file/baorongxingjueqi(1).pdf
78.“中國對歐公共外交:目標、進展與挑戰(zhàn)”《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11年第8期(合寫,第二作者)。
79.“中國公共外交的三重考驗”,《公共外交季刊》2011年秋季號。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pdq/2011-09/07/content_23373576.htm
80.“中國需要什么樣的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季刊》2011年夏季號。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pdq/2011-06/02/content_22702210.htm
81.“公共外交的目標及其實現(xiàn)”,《公共外交》2011年春季號。
http://www.pdcec.com/bencandy.php?fid=176&aid=802&page=3
82.“中國對歐公共外交的使命”,《公共外交季刊》2010年第4期。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PublicDiplomacy/lilun/detail_2010_12/08/3405632_0.shtml
83.“公共外交:美國之可學與中國之可為”,《公共外交季刊》2010年第3期。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PublicDiplomacy/lilun/detail_2010_08/31/2371392_0.shtml
84.“中國公共外交的三重使命”,《公共外交通訊》(全國政協(xié)主辦)2010年創(chuàng)刊號。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zhuanti/2010-05/25/content_20115704.htm
85.“美國亞太秩序觀的新變化及其面臨的挑戰(zhàn)”,《國際觀察》2009年第3期http://www.aisixiang.com/data/30413.html(《中國社會科學報》摘要介紹:http://www.cass.net.cn/file/20090723238328.html)。
86.“國際關系理論的人性”,《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8年第4期。
87.“中國在處理朝鮮核問題中所起的作用”,《韓國研究論叢》第18期。
88.“反美主義與美國的世界秩序”,載《美國問題研究》第6卷,時事出版社2007年版。
89.“中印共同崛起的國際政治意義”,《國際觀察》2007年第4期。
90.“從全球“大同”范式看中印共同崛起”,載譚中主編:《中印大同---夢想與實現(xiàn)》之十八,寧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1.“國際關系的理論性”,《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7年第4期。
92.“和諧世界的三重內(nèi)涵”,《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2期。
93.“反美為何成為一種全球現(xiàn)象?”,《學習月刊》2006年第12期。
94.“探詢中國新的身份:民族主義的神話”,《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6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外交》2006年第5期全文轉(zhuǎn)載,收錄ArifDirlik、俞可平主編:《中國學者論全球化與自主》(當代中國思想文化論叢),重慶出版社2008年版、談火生主編《大國策》,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年版等書)。http://www.iwep.org.cn/pdf/2006/txzgdxsf.pdf
95.“公共外交:信息時代的國家戰(zhàn)略工具”,《國際問題研究》2005年第1期(合寫,第二作者)。
96.“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理解韓國外交”,《國際論壇》2005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年第2期摘要轉(zhuǎn)載)。
97.“朝核問題與中美博弈”,《中國評論》2005年9月號。
98.“布什第二任期對華政策展望”,《中國評論》2004年12月號。
99.“自由主義的美國根源與表現(xiàn)形式”,《國際問題論壇》2004年秋季號。
100.“‘三個代表’與中國的公共外交”,《復旦學報》2004年增刊(《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外交》2005年第2期全文轉(zhuǎn)載)
101.“中國的國際文明觀與中國政治文明的國際化”,《東南學術(shù)》2004年第5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shù)文摘》2004年第6期頭條全文轉(zhuǎn)載)
102.“現(xiàn)實主義與美國外交政策:以進攻性現(xiàn)實主義為例”,載任曉、沈丁立編:《現(xiàn)實主義與美國外交政策》,三聯(lián)出版社2004年版(合寫,第一作者)。
103.“和平崛起的三重內(nèi)涵”,《環(huán)球時報》2004年2月13日(《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外交》2004年第5期全文轉(zhuǎn)載,《亞洲時報》、《中國日報》、《大國》、《和平崛起研究》等國內(nèi)外媒體、書刊全文轉(zhuǎn)載)。
104.“為什么沒有中國的國際關系理論”,《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4年第1期。
105.“國際關系理論的國家性”,《美國研究》2003年第4期(此文獲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上海市社聯(lián)2003年度優(yōu)秀論文獎并被摘要收錄《人文社會科學與當代中國》
http://whb.news365.com.cn/xl/t20040919_222707.htm)。
106.“再論國際關系民主化”,《社會科學》2003年第12期((《新華文摘》2004年第2期摘要轉(zhuǎn)載;《中國人民大學圖書報刊復印資料·國際政治》2004年第5期全文轉(zhuǎn)載,合寫,第二作者))。
107.“日本的再崛起與中國的大戰(zhàn)略”,香港《中國評論》2003年11月號。
108.“從‘進攻”到“防御’:美國公共外交戰(zhàn)略的角色變遷”,《美國研究》2003年第3期。(合寫,第二作者)
109.“戰(zhàn)爭原因的‘生命力假說’——大戰(zhàn)過時論及其它”,《國際觀察》2003年第5期(特稿)(《中國人民大學圖書報刊復印資料·國際政治》2004年第7期全文轉(zhuǎn)載)。
110.“美國進攻型現(xiàn)實主義的中國威脅論”,《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3年第6期。
111.“國際關系理論系譜中的《大國政治的悲劇》”,《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3年第7期(學術(shù)隨筆)。
112.“公共外交對國際關系理論的沖擊:一種分析框架”,《歐洲研究》2003年第4期。(合寫,第二作者)
113.“大國政治的悲劇與國際關系理論的悲劇”,《學術(shù)界》2003年第6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年第4期轉(zhuǎn)載)。(合寫,第一作者)
114.“在妥協(xié)與進取之間——從伊拉克戰(zhàn)爭看中國外交的機遇與挑戰(zhàn)”,《中國評論》(香港)2003年第8期。
115.“試析美國公共外交及其局限”,《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3年第5期。(合寫,第二作者)
116.“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3年第5期(學術(shù)隨筆)。
117.“美國公共外交研究的興起及其對美國對外政策的反思”,《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3年第4期。(合寫,第二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圖書報刊復印資料·國際政治》2003年第9期全文轉(zhuǎn)載)
http://www.iwep.org.cn/wep/World%20Volume/2003/2003,4/tangxiaosong.PDF
118.“與時俱進,開創(chuàng)中國外交的新局面”,《復旦學報》2003年增刊。(與倪世雄合寫,第二作者)
119.“主權(quán)、安全、穩(wěn)定、地位:國際關系視野中的戰(zhàn)略機遇期”,《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3年第2期。(合寫,第二作者)
120.“進攻性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作——評米爾夏默《大國政治的悲劇》”,《美國研究》2002年第4期。(合寫,第一作者)
121.“論比較國際關系學及國際關系理論的中國學派”,《開放時代》2002年第5期(《新華文摘》2003年第2期全文轉(zhuǎn)載;《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國際政治》2003年第1期全文轉(zhuǎn)載)。(合寫,第一作者)
122.“試析美國文化從歐洲化到國際化的發(fā)展”,《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8期。(合寫,第二作者)
123.“在科學與藝術(shù)之間:質(zhì)疑國際關系理論”,《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2年第9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年第1期全文轉(zhuǎn)載)。
124.“三角和平與國際關系的三維世界”,《太平洋學報》2003年第3期[《國際關系研究:理論、視角與方法》文匯出版社2002年版轉(zhuǎn)載]。
125.“論國際關系民主化”,《國際問題研究》2002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國際政治》2002年第8期全文轉(zhuǎn)載)。(合寫,第二作者)
126.“參與、限制、左右:美國國會對美國安全政策的影響”,載《美國問題研究》(倪世雄、劉永濤主編)時事出版社2001年版『同時收錄《國會論叢I》』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27.“國會研究:美國研究的新支點”,《復旦學報》2002年第2期。(合寫,第二作者)
128.“均勢與國際秩序:后冷戰(zhàn)時代的思索”,載《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1年第2期(《新華文摘》2001年第6期論點轉(zhuǎn)載,《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國際政治》2001年第5期全文轉(zhuǎn)載)。(合寫,第一作者)
129.“婦女問題: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載《國外社會科學》2001年第2期。
130.“關于戰(zhàn)爭合法性與戰(zhàn)爭觀念重構(gòu)的對話”,載香港《中國評論》2000年9月號。(合寫,第二作者)
131.“從霸權(quán)穩(wěn)定論到單極穩(wěn)定論:冷戰(zhàn)后現(xiàn)實主義的回歸”,載《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0年第9期。(合寫,第一作者)
132.“環(huán)境問題與國際制度變遷”,載《國際論壇》2000年第5期。
133.“環(huán)境問題對國際關系的影響”,載《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論壇》2000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國際政治》2000年第10期全文轉(zhuǎn)載)。
134.“解決臺灣問題的外交戰(zhàn)略”,載香港《中國評論》2000年3月號。(合寫,第二作者)
135.“國家安全的時代變遷與研究困境”,載《國際觀察》2000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國際政治》2000年第8期全文轉(zhuǎn)載)。
136.“霸權(quán)均勢:冷戰(zhàn)后美國的戰(zhàn)略選擇”,載《美國研究》2000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0年第1期摘要轉(zhuǎn)載;《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國際政治》2000年第6期全文轉(zhuǎn)載,《21世紀初的世界格局》、《美國問題研究》等書轉(zhuǎn)載http://www.usa-mil.com/zl/yj-y-49.htm)。(合寫,第二作者)
http://ias.cass.cn/show/show_mgyj.asp?id=282&table=mgyj
137.“二十一世紀的臺灣問題:內(nèi)政與外交制衡下的戰(zhàn)略選擇”,《復旦大學研究生學報》2000年第1期。(合寫,第二作者)
138.“東盟的經(jīng)濟安全觀及其時代挑戰(zhàn)”,載《世界經(jīng)濟情況》1999年第5期。
139.“東盟的安全政策及其實施”,載《當代亞太》1999年第2期。
140.“東盟的安全模式及其時代挑戰(zhàn)”,載《國際展望》1998年第16期。
141.“安全與發(fā)展:冷戰(zhàn)后世界的新主題”,《探索與爭鳴》1998年第11期。
142.“國家主權(quán)的‘生命力假說’”,《歐洲》1998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國際政治》1998年第11期全文轉(zhuǎn)載)。(合寫,第二作者)
143.“科技進步與全球問題”,《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1998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科技管理與成就》1998年第12期全文轉(zhuǎn)載)。(合寫,第二作者)
144.“全球化時代的婦女問題”,《復旦學報》1998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婦女研究》1998年第4期全文轉(zhuǎn)載)。(合寫,第二作者)
145.“美國亞太安全戰(zhàn)略中的南中國海問題”,《東南亞研究》1998年第5期。
146.“綠黨對西方政治制度的影響”,《國外社會科學情況》1998年第4期。(合寫,第二作者)
147.“南亞婦女參政模式探析”,《當代亞太》1997年第2期。
148.“世界婦女參政: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國際觀察》1997年第2期。
149.“巾幗當政:南亞政壇的特殊現(xiàn)象”,《國際展望》1996年第20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zhuǎn)載,本網(wǎng)站轉(zhuǎn)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quán)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文章,若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