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時隔25年北師大再招寫作研究生
莫言等文學家擔當導師學生每周寫800字小說
今年秋天,北師大首屆“文學創(chuàng)作”班迎來了10位新生。他們身后的作家導師們,作家莫言、格非、李洱、邱華棟,資深編輯李敬澤,讓這一屆“寫作班”備受矚目。上世紀80年代末,北師大也曾和魯迅文學院聯合辦過“作家班”(簡稱“魯研班”),當年班里走出的莫言、劉震云、余華、遲子建、王剛、畢淑敏、嚴歌苓等,如今幾占文壇的半壁江山。時隔25年,北師大再招寫作研究生。
“寫作班”學生履歷多樣難覓當年的“特別學生”
翻看今年首屆“寫作班”里的同學的“學業(yè)履歷”,既有計算機、法律等專業(yè)的本科生,也有本校保研生,甚至不乏畢業(yè)工作后再返校園的寫作愛好者。他們大多數都不像當年的“魯研班”里的“特別學生”,早早地已被文學圈內人認可。
當北京青年報記者問起兩代“寫作班”生源之別時,負責今年“寫作班”事務的北師大張清華教授解釋道,“新舊作家班其實不具可比性。時間相差25年,招生制度早已改變,如今的學員,都需走考研或者保研。復試環(huán)節(jié),我們看重考生的寫作素養(yǎng)和可塑性。而當年的作家招考,更像是重拾遺落在民間的人才。現在,大家很難想象一個小學沒讀過的人能當作家。”
今年寫作班學員小張告訴北青報記者,初試與文學系的其他專業(yè)考研類似,而復試環(huán)節(jié)她被告知需提交兩篇個人作品,一篇小說,一篇散文。“未見得有多成熟,當時面試會問到你對文學的興趣和理解。”
莫言等文學家擔當導師
駐校作家定期講座
在北師大研究生院的網站上,北青報記者瀏覽發(fā)現,今年招收的“寫作班”實為“文學創(chuàng)作”專業(yè),學制三年,畢業(yè)將獲文學碩士學位,隸屬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專業(yè)介紹其培養(yǎng)目標是“最終成長為具有一定創(chuàng)作水準的作家”;在考核方式上,“要求學生在讀期間能夠創(chuàng)作和發(fā)表一定數量的文學作品;學位論文須選擇與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有關的論題”。
張清華教授表示,“寫作班和普通當代文學的研究生相比,他們有1/3的課程是圍繞寫作和創(chuàng)作展開。我們現在有雙導師制度,聘請作家作為寫作導師,而且還有駐校作家定期講座,這和當年的魯研班有類似的地方。”
就在今年10月,北師大首屆文學創(chuàng)作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聘任儀式上,資深編輯李敬澤,著名作家格非、李洱、邱華棟等接過了作家導師的聘書。25年前畢業(yè)于“魯研班”的莫言領銜作家導師團隊,擔任導師組長。兩代作家班,莫言從當年的“魯研班”學員到如今的“寫作班”導師,張教授坦陳當年“魯研班”校友作家的“反哺”作用,“莫言現在擔負一部分學術工作和教學活動,還有我們延請的駐校作家們,他們有著天然的帶動作用和號召力。”
學生每周寫800字小說
擇優(yōu)在《青年文學》發(fā)表
據今年班上的學員于同學介紹,在第一學期的六門課中,只有兩門與寫作有關,研究生階段還是以學術研究為主,有2/3的課程與當代文學專業(yè)課設置一樣。文學院教授張檸曾對媒體講述了寫作班的“創(chuàng)作實踐課”的細節(jié),“主要練習寫小說。學生任選主題,每周寫800字,在課堂上念給大家聽,然后師生一起討論,課后各自續(xù)寫,下次課再討論……”他還透露,在自己的最后一次課上,會把《青年文學》雜志的主編請過來點評指導,并將學生作品擇優(yōu)發(fā)表。
聲音
“寫作班”不等于培養(yǎng)作家
根據“寫作班”的課程設置和培養(yǎng)方向,如今的寫作班似側重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而這是否和原初意義的“文學創(chuàng)作”偏題?北師大是否真如外界所言“培養(yǎng)作家”呢?張清華教授對此堅決否認,“作家靠培養(yǎng)出來,這本身是個偽命題。在現時代,作家,尤其是嚴肅作家的出現本身是一個低概率事件。寫作人才的誕生離不開創(chuàng)作的土壤,還離不開他獨特的生活體驗和閱歷。這也是我為什么希望有更多的社會青年能夠報考這個專業(yè)的原因。”
多年前文學圈中盛傳“中文系不培養(yǎng)作家”的話題,很多知名的中文系教授不置可否。如今的寫作班也不愿直接作答。“我們的文學教育不注重寫作訓練。我們是在做一種寫作教育的嘗試,觀念上的矯正。文學教育不應只是知識傳授,它應該包括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張清華教授說。
內存
當年40名學生大多已是成名作家
時間倒流回1988年夏,一份北師大呈送國家教委研究生司的申請文件中這樣寫道:“把一部分已達到大學本科水平的作家提高到研究生水平,并結合自己本職工作,做出理論結合實踐的論文申請學位,使部分作家實現‘學者化’,是當前研究生教育工作中一件極有意義的事。”
當年任“魯研班”導師的何鎮(zhèn)邦曾撰文回憶說,1989年春天接到錄取通知書的40位同學,當時大多已是文壇新秀或小有名氣的作家了,“余華、遲子建、王剛等三位青年作家均是我專門捎信讓他們報名的”。
25年前的“魯研班”網羅各路青年才俊,更像是一座職業(yè)作家的充電站,使作家“學者化”是其辦班初衷之一。當年魯迅文學院和北師大在“招生對象及條件”、“招生名額”、“報名及考試方法”方面頗費心思。那一屆“魯研班”學員需先參加4個月的預備班突擊,需提前學習政治課、中國當代文學、寫作等。1989年的正式入學考試的寫作是限時命題作文,何鎮(zhèn)邦回憶:“記得寫的是每人的創(chuàng)作自述,還有考生開玩笑說,‘為了進入研究生班,把自己的家底子都賣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