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821 中外政治思想史
本課程考試包括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國政治思想史兩部分。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
1.古希臘、羅馬時期的西方政治思想
這一部分需要掌握的主要思想有政治思想的起源、城邦政治的特點、城邦政治與帝國政治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斯多葛學派、早期基督教的政治思想等。
1)柏拉圖的哲學家治國的思想。
2)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及政治思想。
3)斯多葛學派的自然法思想。
4)奧古斯丁的恩典說。
5)古羅馬的混合政體。
6)早期基督教的政治思想。
2.中世紀西方政治思想
這一部分需要重點把握托馬斯·阿奎那的神權政治、中世紀的異端思想、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這兩大運動所體現(xiàn)的政治思想。
1)托馬斯·阿奎那的政體理論。
2)但丁的世界帝國與世界君主思想。
3)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及馬基雅維利主義。
4)布丹的國家主權理論。
5)人文主義的歷史作用。
3.近代西方政治思想
這一部分包括17、18、19 三個世紀,也是西方政治思想最富有成果的時期。需要掌握的重要政治思想有社會契約論、平等理論、現(xiàn)代政府理論、功利主義、自由主義、保守主義、實證主義等。需要掌握的主要思想家有格老秀斯、斯賓諾莎、霍布斯、洛克、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潘恩、杰斐遜、漢密爾頓、康德、黑格爾、孔德、托克維爾、柏克、邊沁、密爾、斯賓塞等。
1)近代社會契約論的基本主張及歷史意義。
2)霍布斯的國家理論。
3)近代三權分立理論的形成及其意義。
4)近代啟蒙思想家的平等理論。
5)盧梭、杰斐遜的人民主權理論。
6)潘恩的政府理論。
7)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
8)黑格爾的國家學說。
9)托克維爾關于自由與平等的理論。
10)柏克的保守主義。
11)功利主義的基本原則。
12)密爾與近代自由主義。
4.20世紀初西方政治思想
這一部分主要應掌握新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早期社會民主主義以及法西斯主義等幾個思想流派。
1)新自由主義的基本特點。
2)精英派保守主義思想。
3)早期社會民主主義思想。
4)法西斯主義的理論淵源和社會基礎。
(二)中國政治思想史
通過考試,測試考生是否掌握了中國政治思想史發(fā)展的脈絡主線,是否掌握了聯(lián)系具體時代背景,分析、評判各種政治思想觀點的能力,是否具有較強的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具有寬廣的知識視野和政治理論素養(yǎng)與水平。采取閉卷考試形式,題目類型以名詞解釋、簡答、論述為主。
要求考生了解中國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對象;了解不同歷史時期政治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了解不同歷史時期主要的政治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張、特點和影響;了解中國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概念;了解各派政治思想的異同及其相互關系。
1.商與西周神佑王權政治思想
1)上帝的權威和祖先崇拜
2)王權專制思想
3)敬天和尊王的政治觀念
4)敬德、保民、慎罰思想
5)“天子獨尊”的王權專制思想
6)邵公弭謗
7)伯陽父論“和”“同”
2.春秋戰(zhàn)國時期政治思想的世俗化轉型
1)關于天人關系與政治的指導思想
2)對“民”在政治成敗中地位的新認識
3)君主專制思想的強化
4)關于禮、法、刑、政的政治作用的新認識
5)關于用人與成敗
6)戰(zhàn)國時期政治思想上的百家爭鳴
3.儒家以倫理為中心的政治思想
1)孔子以禮仁為中心的政治思想
①政治理想與統(tǒng)治者的自我認識
②倫理政治與安于專制秩序
③保守的邊際平衡式的政治思維
2)《中庸》、《大學》的修身治國思想
①關于修身之道
②修身治國平天下
3)孟子的仁政思想
①人性善和倫理思想
②仁政說
③論君臣與君民關系
④王道、霸道與統(tǒng)一
4)荀子的禮治思想
①性惡論和對性的改造
②禮治、法治和人治
③道義分析與道高于君
④富國與富民
5)《易傳》以應變?yōu)楹诵牡恼嗡枷?/p>
①《易傳》的理論特點
②社會結構本于自然說
③應變政治
④圣人治道
4.法家以法、勢、術為中心的政治思想
1)慎到的以勢行法思想
①貴勢與天子為天下說
②尚法貴公論
③馭臣之術
2)申不害的術治思想
①申子在法家中的地位
②術治思想
3)《商君書》的以法強國思想
①政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②耕戰(zhàn)政策論
③以“重罰”為特色的法治思想
4)韓非的絕對專制政治思想
①政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②君利中心論
③勢、法、術理論與君主專制主義的絕對化
④思想與文化專制論
5.道家以法自然為中心的政治思想
1)《老子》法自然的無為政治思想
①道與法自然
②無為政治
③弱用之術
④小國寡民說
2)《莊子》的自然主義政治思想
①人性自然說
②對桎梏人自然性的社會關系與社會觀念的批判
③政治主張與理想社會
3)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的黃老政治思想
①順天合人與循理用當原則
②法斷與審形名
③文武、德刑、剛柔并用之術
6.墨子的兼愛論與絕對尚同的專制主義
1)刑政、政長的起源和社會政治的基本矛盾
①一人一義的混亂時代
②刑政、政長的產生
2)兼相愛、交相利說
3)尚同說與君主專制主義
①立統(tǒng)一之義
②推行“義”的手段
③專制主義政治體系
4)尚賢說、節(jié)用說、非攻說
①尚賢說
②節(jié)用說
③非攻說
7.《管子·輕重篇》的商業(yè)治國理論
1)以“輕重”治國說
①“輕重”一詞的含義
②以“輕重”治國
2)關于市場規(guī)律的認識
①谷物、貨幣、萬物的比價問題
②關于物價
3)國家壟斷以牟利論
①壟斷貨幣的鑄造與發(fā)行
②掌握充足的谷物
③控制鹽鐵
④壟斷山林及特產
⑤操縱市場,從中取利
4)以經濟實力為基礎的治國方略
①經濟控制與經濟鼓勵
②以經濟實力解決矛盾
8.陰陽家以天人配合為特征的程式化政治思想
1)陰陽、五行說概述
①陰陽五行的緣起
②陰陽五行學派
2)鄒衍五德終始下的政治循環(huán)理論
3)《月令》天人相應的政治程式化理論
①天人相應
②時政論
9.秦朝皇權專制思想
1)皇帝至上理論的極度發(fā)展
2)皇帝極欲與重罰主義
①皇帝極欲
②“督責之術”
3)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①以法為主,兼蓄其他的文化政策
②文化專制主義
10.西漢前期黃老政治理論與儒法的新發(fā)展
1)道家黃老政治思想的實踐與理論
①黃老思想與漢初政治
②《淮南子》無為政治思想
2)儒家政治思想面向實際的新發(fā)展
①陸賈的仁義與無為相結合的政治思想
②賈誼尊仁義與強化中央集權的政治思想
3)晁錯的尚法與重農戰(zhàn)思想
11.西漢中、后期政治指導思想的爭論與發(fā)展
1)“獨崇儒術”與漢武帝的統(tǒng)治思想
①西漢統(tǒng)治者關于政治指導思想的爭論
②獨崇儒術
③漢武帝的雜霸政治術
④漢元帝尊儒
2)《春秋·公羊傳》的“大一統(tǒng)”政治思想
①《公羊傳》和“公羊學”
②《公羊傳》的“大一統(tǒng)”政治學說
3)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政治論
①天的體系與天人合一
②君權至上和天譴說
③陰陽合分論與德治主張
④道的永恒與經、權、更化
4)《鹽鐵論》中的王、霸道之爭
①鹽鐵之議與《鹽鐵論》
②王道仁義與霸道權利之爭
③賢良文學對社會政治弊端的揭露批判
5)西漢晚期的政治調整思潮
①西漢后期社會危機與政治調整思想
②揚雄對漢代經學的反思與改造
③王莽受命改制的政治思想
12.東漢讖緯化的經學政治觀與名教思潮
1)東漢初期統(tǒng)治集團的崇儒與集權思想
2)劉秀君臣的崇儒思想
3)以“柔道”治國
4)并官政策與集權思想
5)《白虎通義》名教與神學相結合的政治思想
①帝王的神圣性與至上性
②三綱五常的絕對化思想
6)王充的經學批判思想
①對讖緯神學的批判
②對神化圣人和經學崇拜的批判
③時命論與思想的矛盾性
7)東漢名教思潮
①漢代的孝治與名教
②獎勵名節(jié)與孝廉取士
③“浮華交會”與名教的衰落
8)東漢末年的黨錮與清議思潮
①“黨錮之禍”及其根由
②清議思潮及其政治意義
9)《太平經》的善惡觀和太平理想
①“興善止惡”論
②君臣民“并力同心”說
③“尊道重德”的治國思想
④太平盛世的政治理想
10)東漢末年的政治批評與反思思潮
①對昏君奸臣的抨擊與反思
②關于重整政治關系的反思與設計
③論用人之道
④論治國之道
⑤關于經濟政策的反思與措施
13.漢末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治思想的多元發(fā)展
1)漢末的名理與名法思潮
2)東漢末期的名理思潮
3)漢魏之際的明法思潮
4)魏晉玄學中的政治思想
5)何晏貴自然與用名教
6)王弼“名教出于自然”的政治哲學
7)嵇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政治觀
8)裴頠的崇有論的政治思想
9)郭象“存在即合理”的政治思想
10)玄學政治思想的特點
11)兩晉及南朝儒家政治思想的承傳與發(fā)展
12)論王朝更迭與王權合法性
13)君權至上與君臣關系
14)禮制與教化
15)九品官人法與賢人政治
16)法治與“議復肉刑”
17)北魏統(tǒng)治集團治國思想的儒學化
①北魏前期統(tǒng)治者對儒家政治思想的認同
②孝文帝的孝治主張
14.魏晉至宋佛教、道教的政治思想
1)佛、道、儒三教的爭衡與兼攝
2)的政治觀念
①佛教的中國化及其對政治文化的影響
②佛教學者的尊君思想
3)道教神化王權、維護宗法的政治思想
①道教中的尊君思想
②道教經戒對大眾社會政治觀念的影響
15.隋唐諸帝的君道理論
1)民本論與君臣一體論
2)民本論:君權的絕對性與相對性
3)君臣一體論:馭群臣與馭天下
4)封建論:家天下與公天下
5)法制論與諫議論
6)人治與法治
7)諫議論:兼聽與獨斷
8)孝治及隋唐君道的思想特點
9)以孝治天下
10)隋唐君道的思想特點
16.隋唐儒家政治哲學與政治批判思想
1)隋唐儒學的復興
2)孔穎達的道論與治道
3)自然本體與倫理本位相結合的道論
4)以禮仁為中心的治國之道
5)系統(tǒng)的君德論
6)《中說》興王道、正禮樂的政治思想
①“三教可一”論
②批判讖緯,提倡中道
③興王道,正禮樂
7)柳宗元的大中之道及國家政體論
①天與人不相干預論
②國家政體論
③大中之道與仁義之政
④“吏為民役”論
8)韓愈的道統(tǒng)論與尊君思想
①道統(tǒng)論
②性品說
③圣人創(chuàng)制立法、拯救人類說
9)隋唐、五代政治批判思想的新發(fā)展
①皮日休的仁政論及其對暴政的批判
②《無能子》否定圣人、帝王和綱常的政治思想
③羅隱的明君論及其對暴君的批判
④譚峭的“君盜”論與均食、尚儉論
17.北宋政治調整與強化王權的政治思想
1)宋初諸帝強化集權的治國方略
2)強化對兵權的控制
3)削奪地方權力,限制朝臣權柄
4)養(yǎng)官和不抑兼并
5)守內虛外
6)李覯的富國強兵政治思想
7)禮和王霸道同質論
8)義利統(tǒng)一說
9)救弊之術
10)強本節(jié)用
11)“強兵”主張
12)王安石“改易更革”政治調節(jié)思想
13)天、道自然與“性不可善惡言”
14)“改易更革”論
15)大明法度,眾建賢才
16)生財與理財
17)“改易更革”的歸宿
18)司馬光尊君和反對變法的政治思想
19)尊君論
20)御臣之道
21)愛民之政
22)反對王安石變法
18.兩宋理學與功利學派的政治思想
1)理學基本論題及其政治意義
2)理即天理
3)理一分殊
4)性說
5)進修之術
6)理欲之辨和義利之辨
7)理學諸子的政策思想
8)變革和師古
9)德治
10)仁政
11)刑殺
12)宗法、分封和井田
13)求賢才
14)南宋事功政治思潮與鄧牧的“平等”政治理想
15)陳亮“倡事功”政治思想
16)葉適注重功利的政治主張
17)鄧牧的“平等”政治思想
19.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思想
1)遼、夏、金因俗而治的統(tǒng)治方略
2)仿效漢族王權,建立皇帝制度
3)因俗而治,兩套官制
4)“夷可變華”,尤重儒教
5)習中華君道,作正統(tǒng)天子
6)不斷改革,與中華漸趨大同
7)承天后及遼圣宗的政治思想
8)金世宗的吏治思想
9)元代“用夏變夷”思潮與理學的官學化
①“用夏變夷”思潮與漢蒙文化交融
②理學的官學化
20.明代的集權專制政治思想
1)朱元璋加強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思想
2)“夷”和“天命”觀念論證明朝政權合法性
3)安民、恤民寬和政策
4)重視選才、重用儒生
5)嚴整吏治
6)樹立君主絕對權威,強化集權
7)朱棣崇道統(tǒng)、尊理學的政治思想
8)尊崇道統(tǒng)與為君之道
9)崇尚程朱理學
10)邱濬的“帝王之學”
11)系統(tǒng)的君主行為規(guī)范
12)正君心是政治之本
13)張居正“尊主庇民”政治思想
14)振紀綱,重詔令
15)核名實,課吏治
16)抑豪強,固邦本
17)禁私學,抑異說
18)“治體用剛”
19)東林黨人以政治調節(jié)為特色的政治思想
20)東林黨人的興起
21)東林黨人的政治主張
22)東林黨人的政治立場及思想特點
21.“心學”及其后學的政治思想
1)王守仁“心學“的政治意義
2)心的學說與“天下一家“理想政治
3)“致良知“與”破心中賊“
4)“知行合一“與政治道德實踐
5)王艮、何心隱以“平等“為特色的理想政治
6)王艮的“人人君子“理想政治
7)何心隱以“師友“為核心的理想政治
8)李贄張揚個性的反傳統(tǒng)政治思想
9)平等觀
10)童心說
11)私立論
12)理想人格與理想政治
22.明末與清初士人群體的政治反思
1)黃宗羲對秦漢以來政治體制的批判
①“天下為主,君為客”說
②宰相理政、方鎮(zhèn)御邊、學校議政
③“重定天下之賦”與工商皆本
2)顧炎武改革君主集權政體的設想
①批判“私天下”的政治體制
②“寓封建之意于郡縣”
③廢天下之生員
3)王夫之對儒家政治哲學的改造
①論“循天下之公”
②理勢相成與政治變革
③理欲合一論與人禽之辨
④道器統(tǒng)一論與任人任法并重
⑤道統(tǒng)、治統(tǒng)與尊君
4)唐甄抨擊暴君暴政的思想
①“帝王皆賊”說
②調整絕對君權的具體設想
③“平則萬物各得其所”
23.清代帝王的統(tǒng)治思想與古典政治思想的終結
1)清代帝王維護絕對君權的政治思想
2)君權惟一論
3)嚴禁朋黨論
4)文化崇正論
5)乾嘉漢學的政治理念與戴震對傳統(tǒng)經學的反思
6)乾嘉漢學的循道與崇圣主旨
7)戴震的“以理殺人”辨
8)“歸返原典”政治思維
9)龔自珍“自改革”、救衰世的政治思想
10)激烈抨擊“衰世”,勸諫朝廷“自改革”
11)重建農宗、平均天下與尊崇君命
12)君師合一的政治理想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