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wǎng) 2014-08-29 相關院校:蘇州大學
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zhì)研究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信息介紹:張曉宏
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89年和1992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本科及碩士學位;1996年在北京理工大學獲博士學位。1999年至2001年、2003年作為博士后訪問學者、高級訪問學者分別在香港城市大學COSDAF研究中心、英國劍橋大學Cavendish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是國家973重大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引進國外杰出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從事研究生教育工作10余年,已培養(yǎng)畢業(yè)博士研究生30余名,出站博士后6名,曾獲中科院優(yōu)秀教師獎(朱李月華獎)。
詳細介紹
研究領域:
(1)有機光電子材料和器件:如面向有機電致發(fā)光(OLED)新型節(jié)能固體光源和顯示技術,有機電致發(fā)光材料的合成、性能及器件表征等。
(2)半導體納米材料和器件:如面向新型太陽能光催化制氫和光伏電池技術,半導體納米結構的制備、組裝及相關器件和應用研究等。
(3)有機納米材料及應用:如有機半導體納米光電材料及集成器件以及納米藥物制備及癌癥治療方面的研究等。
主要成果和技術貢獻:
在包括JACS,Angew. Chem.,Adv. Mater.,Nano Lett. 等國內(nèi)外核心期刊發(fā)表SCI 論文200余篇;共申請美國和中國專利30余項;報告國際會議論文20余次;撰寫國際專著2部(章);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
在研項目:
1.光功能導向的硅納米結構高效、可控制備及其應用的基礎研究(973項目,批準號:2012CB932400), 2012-2016,首席科學家。
2.有機微納晶態(tài)材料的可控制備和圖案陣列化研究(973課題, 批準號:2013CB933502),2013-2017,科研骨干。
3.利用單重態(tài)及三重態(tài)激子的雜化白光OLED 材料及器件結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批準號:51033007),2011-2014,項目負責人。
4.一維有序硅納米(微米)核殼結構徑向p/n結光伏材料及器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2014-2017,項目負責人。
5.一維硅納米(微米)核殼結構陣列PEC光催化制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批準號:51172246) ,2012-2015,項目負責人。
課題組情況與招生招聘:
本課題組目前有碩士生9名,本科生10名。硬件設施方面已具有成熟的材料合成、半導體器件制備、生物醫(yī)學成像與治療等檢測條件,以及充裕的基金支持。另外,本課題組與中科院理化所、香港城市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研究小組已建立長期的合作交流關系,學生將有機會帶薪前往國內(nèi)外知名高校進行合作研究,期待你的加入。
招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本科生
本課題組的招生方向包括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材料學以及納米專業(yè)與生物專業(yè)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歡迎本科生前來參加帶薪科研及畢業(yè)設計。感興趣的同學可隨時來我們課題組參觀學習。
如有疑問請隨時聯(lián)系電話:0512-65880955, 郵箱:xiaohong_zhang@suda.edu.cn和 xhzhang@mail.ipc.ac.cn 或者 xjzhang@suda.edu.cn。
招聘:博士后、科研助理
a.化學方向:具有化學或材料類博士學位(碩士學位可以申請科研助理),從事過有機納米或者有機合成方面的研究工作;
b.生物方向:具有化學、材料或生物學博士學位(碩士學位可以申請科研助理),從事過納米生物醫(yī)學相關研究,腫瘤成像與治療研究方向的申請者優(yōu)先考慮;
應聘者應能夠獨立開展研究工作,且具有良好的英文寫作與交流能力。對科研富有熱情,可協(xié)助指導研究生,協(xié)助開展科研、教學等各方面工作。
本課題組將提供有競爭力的科研待遇和優(yōu)越的發(fā)展前景及人才培育空間。工作表現(xiàn)優(yōu)異者,本課題組將根據(jù)研究資歷,提供蘇大正式的講師或副教授崗位。
如有疑問請隨時聯(lián)系電話:0512-65880955, 郵箱:xiaohong_zhang@suda.edu.cn和 xhzhang@mail.ipc.ac.cn 或者 xjzhang@suda.edu.cn。
近期代表性論文(*為通信作者):
1. C. J. Zheng, J. Wan, J. Ye, M. F. Lo, X. K. Liu, M. K. Fung, X. H. Zhang*, et al., “Novel Efficient Blue Fluorophors with Small Singlet-Triplet Splitting: Hosts for Highly Effi cient Fluorescence and Phosphorescence Hybrid WOLEDs with Simplifi ed Structure”, Adv. Mater., 2013, 25(15), 2205-2211.
2. J. Ye, C. J. Zheng, X. M. Ou, X. H. Zhang*, et al., “Management of singlet and triplet excitons in a single emission layer: A simple approach for high-efficiency fluorescence/phosphorescence hybrid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Adv. Mater., 2012, 24(25), 3410-3414.
3. T. Yang, H. Wang, X. M. Ou, C. S. Lee, X. H. Zhang*, “Iodine-Doped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Modified Si Nanowire 1D Core-Shell s as an Efficient Photocatalyst for Solar Hydrogen Generation”, Adv. Mater., 2012, 24(46), 6199-6203.
4.Z. L. Wang, R. R. Bao, X. J. Zhang, X. M. Ou, C. S. Lee, J. C. Chang, X. H. Zhang*, “One-Step Self-Assembly, Alignment, and Patterning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 Nanowires by Controlled Evaporation of Confined Microfluids”,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12), 2811-2815.
5. H. Chen, H. Wang, X. H. Zhang*, et al., “Wafer-Scale Synthesis of Single- Crystal Zigzag Silicon Nanowire s with Controlled Turning Angles”, Nano Lett., 2010, 10, 864-868.
6. X. J. Zhang, D. Cheng, Juan Antonio Zapien, Shafiq Ismathullakhan, Z. H. Kang, J. S. Jie, X. H. Zhang*, et al.,“Polyhedral Organic Microcrystals: From Cubes to Rhombic Dodecahedrons”, Angew. Chem. Int. Ed., 2009, 48, 9121-9123.
7. C. Y. Zhang, X. J. Zhang, X. H. Zhang*, et al., “Facile One-Step Fabrication of Ordered Organic Nanowire Films”, Adv. Mater., 2009, 21, 4172-4175.
8. C. Y. Zhang, X. J. Zhang, X. H. Zhang*, et al., “Facile One-Step Growth and Patterning of Aligned Squaraine Nanowires via Evapor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Adv. Mater., 2008, 20, 1716-1720.
9. X. J. Zhang, J. S. Jie, W. F. Zhang, C. Y. Zhang, L. B. Luo, Z. B. He, X. H. Zhang*, et al., “Photoconductivity of a Single Small-Molecular Organic Nanowire”, Adv. Mater., 2008, 20, 2427-2432.
10.X. J. Zhang, X. H. Zhang*, et al., “Single-Crystal Nanoribbons, Nanotubes and Nanowires from Intramolecular Charge-Transfer Organic Molecules”, J. Am. Chem. Soc., 2007, 129(12), 3527-3532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wǎng)打盡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