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院校動態(tài) 來源:教育部思政司 2024-02-02 相關院校:北京大學
【打造高校社會實踐育人新范式】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落實“時代新人鑄魂工程”,2023年6月,教育部發(fā)布關于深化高校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指導各地各高校組織開展“強國有我、青春有為”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各地各高校組織動員1100余萬師生組建30余萬支社會實踐團隊走進社會大課堂,精心打造新時代社會實踐育人新范式,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厚植家國情懷、了解國情民情、增長知識才干、激發(fā)挺膺擔當。為總結特色案例、宣傳先進典型,特開設專欄,專題展示各地各高校有益經驗,推動形成全戰(zhàn)線同題共答的優(yōu)良生態(tài)。
北京大學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于2019年率先實施實踐育人綜合改革,設立2學分“思想政治實踐”必修課,打造了系統(tǒng)性、整體性、時代性的思想政治實踐教育工作體系。
規(guī)劃引領“大格局”,廣建實踐育人新平臺。瞄準高質量實踐育人體系建設目標,充分發(fā)揮頂層設計把舵定向作用和組織建設長效運行保障作用,學校黨委審議通過《強化實踐育人——進一步建設好思想政治實踐課程體系的指導方案》《思想政治實踐課程執(zhí)行方案》,成立由書記校長牽頭的思想政治實踐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建立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地方協同配合的育人格局。打造多部門聯動的課程教學管理體系,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擔任課程主持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擔任課程主講單位、教務部擔任課程主管單位、校團委擔任課程執(zhí)行單位,有序組織開課院系課程團隊開展實踐活動。著力構建實踐教學工作體系,實施課堂教學“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實踐教育“主陣地”協同育人的雙翼長效結構,建立“院系黨政領導+專業(yè)指導教師+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研究生助教”五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機制,健全“指導保障+成效考評+評優(yōu)表彰”的實踐評估機制,在空間維度上實現“課堂—校園—社會—網絡”四位一體全覆蓋,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員覆蓋的工作合力和育人格局。五年來在祖國各地建設了400余個主題鮮明、各具特色的思想政治實踐課程教育基地,并依托基地建設推動校地雙方在人才培養(yǎng)、項目合作等領域實現“雙贏”。
師資匯聚“大合力”,配強實踐育人主力軍。加強思想政治實踐課程師資隊伍建設,指導各院系按照教師與選課學生人數1:20的比例配強配優(yōu)指導教師,院系黨政領導、一線教師、班主任、第二班主任、助教等教師隊伍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參與課程建設。教務部門對教師指導社會實踐等非課堂教學工作給予明確的工作量核算方法,按照相當學時教學時長計入當年教學工作量,充分調動教師深度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暑期思想政治實踐課程中,32個開課院系的黨委書記、院長共計75人次親赴實踐一線參與授課,思政課教師、專業(yè)教師共計476人次擔任授課教師,321名學生黨員擔任課程助教,充分凝聚起“三全育人”的強大合力,實現了“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同頻共振。
精準把握“大機遇”,用好實踐育人黃金期。思想政治實踐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充分挖掘黨和人民奮斗歷程中的“大思政課”資源,緊扣每年重大事件、重要紀念日等育人黃金期,精心設計思想性與實踐性、專業(yè)性與親和性相統(tǒng)一的實踐課程組織方案。以“高舉旗幟跟黨走踔厲奮發(fā)向未來”為主題,著眼“五史”學習教育、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fā)展、鄉(xiāng)村振興等時代命題設置4條主線,精心組織262支思想政治實踐團隊、4143名本科生奔赴全國28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在祖國大地上掀起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青春熱潮,共形成調研報告、個人感悟、學生成長日記等500余萬字,受到新華社等媒體報道近1000次。在新生開學季組建校、院兩級思想政治實踐成果宣講團,實現對本科新生思想政治實踐成果宣講的全覆蓋。實踐結束后,及時設計制作思想政治實踐成果展,在百周年紀念講堂和新太陽活動中心等場所展出,面向校內外積極開展成果展示和宣傳;組織撰寫思想政治實踐成果集,促進思想政治實踐成果深度轉化。
思政賦能“大實習”,力行實踐錘煉真本領。深入推進內涵式思想政治實踐課程改革,探索設置開放式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實踐教學、主題黨團日活動、專題講授、每日評議、實踐感悟分享等課程環(huán)節(jié),讓同學們通過情景式、浸入式、互動式教育,深化對具體實踐的理論認識和感悟;充分發(fā)揮專業(yè)所學、成立課題小組,形成高質量調查研究報告,把論文書寫在祖國大地上;要求師生從行前開題、行中實踐到行后總結堅持不走過場、不湊學分,在田間地頭、城鎮(zhèn)鄉(xiāng)野的社會“大課堂”中,讀“國情書”“基層書”“群眾書”,真正做到“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充分發(fā)揮高校學科優(yōu)勢和人才優(yōu)勢,邀請院士、長江學者等知名專家?guī)ьI學生團隊到基層一線,圍繞經濟發(fā)展、社會治理、醫(yī)藥衛(wèi)生、生態(tài)環(huán)保等領域建言獻策,將實踐育人的內涵融入到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建設的“最后一公里”。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