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3-11-18 相關院校:湖南大學
胡寧,教授,博士生導師
日本千葉大學工學研究科機械系,系主任
日本千葉大學工學研究科人工系統(tǒng)科學學院 院長
彌生町1-33,稻毛區(qū),千葉市,263-8522,日本
電話:81-43-290-3204 (辦公室), 81-43-441-4906 (家)
傳真:81-43-290-3204
電子郵箱: huning@faculty.chiba-u.jp
胡寧博士1991年于重慶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長期從事計算固體力學、金屬材料和復合材料及其結構的力學與物理現象、結構損傷診斷及反問題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后,1991.11-1993.3),日本東北大學(助理教授,1993.4-1997.3),清華大學(副教授,1997.4-1999.11),加拿大麥吉兒大學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科學家,1999.12-2000.5,2001.11-2002.11),日本東北大學(副教授,2000.5-2001.10,2002.12-2009.2),日本千葉大學(教授,2009.3-至今)等單位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于2011.4-2012.3任日本千葉大學工學部機械系副系主任,目前任日本千葉大學工學部人工系統(tǒng)科學學院(含機械工程系,電子工程系,醫(yī)學工程系等3個系)的院長并兼任機械系系主任。胡寧教授還是澳洲昆士蘭工科大學的特邀客訪教授。
胡寧教授近年主要從事納米復合材料的機械/電學/力學性能的數值模擬和實驗、功能性納米復合材料高性能傳感器的制備、復合材料的抗沖擊性能、LAMB波的數值模擬以及結構和材料無損檢測和監(jiān)控的實驗技術等研究,取得了多項國際一流的創(chuàng)新性的科研成果。如利用樹脂基納米復合材料所開發(fā)的應變傳感器的靈敏度高出普通應變片80倍,為所知的該類材料應變傳感器的世界最高水準(日本專利: 特願2010-194396號),所制備的石墨烯/PVDF高性能的壓電高分子納米材料的壓電性能高出普通PVDF的3倍(日本專利: 特願2012-200198號),所開發(fā)的結構實時損傷監(jiān)控系統(tǒng)、超聲波可視化系統(tǒng)和損傷圖像構造系統(tǒng)已接近實用化,其中損傷圖像構造系統(tǒng)擁有一項日本專利(特願2011-157250號)。已在Nanoscale, Carbon, Acta Materialia,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otechnology,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等各類研究領域的核心期刊上發(fā)表論文約150所發(fā)表雜志論文被引用約1200次(SCOPUS系統(tǒng)),H-Index為21(SCOPUS系統(tǒng))。有關復合材料沖擊破壞評價的論文被復合材料領域核心刊物Composites Part-A列為該雜志2003年下載次數最多的頂級學術論文。于2008年4月23日在英國物理學會Nanotechnology上發(fā)表的關于納米碳管添加的高分子復合材料的電學性能的理論及數值模擬一文在當年的網上下載率超過250次,成為英國物理學會下屬約61種雜志上發(fā)表的所有論文中前10%的熱點論文。受日本復合材料學會志和國際雜志Sensors的邀請發(fā)表綜述論文4篇,另外受日本機械學會委托撰寫2011年度日本機械學會會刊年鑬,參加6部英文和1部日文專著章節(jié)撰寫。受邀主編英文書籍2部(Composite Materials and Their Properties, Composit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Editor: N. Hu, InTech-Open Access Publisher)。申請人目前擔任The Open Numerical Methods Journal,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SCI), 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SCI),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SCI)和日本復合材料學會雜志等5個雜志的編委,以及日本復合材料學會評議員。曾任中國力學學會固體力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和日本復合材料學會東北支部評議員,曾多次任信州大學,秋天縣立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的博士答辯的校外顧問專家。胡寧教授在20多個主要的國際會議上做邀請報告和一次國際會議上做專題報告,并在2個重要的日本國內會議上做過專題報告。其研究業(yè)績于2006年被日本朝日新聞進行了專訪報道。分別為Applied Physics Letter, Carbon, Polymer, Nanotechnology等60多類國際雜志和5類日本與中國國內雜志的審稿人。候選人還分別任過30個國際會議和日本國內會議的分會主席、6次國際會議的組委會成員、4次國際會議編委會委員和6次國際會議科學委員會委員以及國際運作委員會委員。特別是受邀出任復合材料領域內最有影響力的國際會議ICCM18(2011,韓國)的分會組委,ICF13大會科學委員會成員以及Nanomaterials分會主席(2013,中國北京),JSME/ASM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 Processing (ICM&P2011)的組委和聯合主席。同時多次任日本國內各種學術會議的分會主席(20回)。獲得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頒發(fā)的國家科技成果完成證書、國家高科技術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頒發(fā)的先進個人獎、2007年澳洲材料學會國際會議特別貢獻獎等多項獎勵。于2007年獲得國家基金委的”海外及港澳臺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海外杰青)”, 擔任國家科技部“973”國家重點基礎發(fā)展研究計劃申請項目的評審員,北京化工大學的國家“211”工程業(yè)績驗收評審員,日本文部省學術振興會科學研究費委員會專門委員(機械材料和材料力學部門)等社會服務性工作。另外,在中國和日本,作為項目負責人和副主研獲得的包括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日本文部省科研補助費(S級,A、B、C級)在內的等各項科研經費超過300萬美元。篇,其中SCI檢索論文約100篇,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