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名?佳袑I(yè)課常考知識點(7)
查看(687) 回復(0) |
|
易水竹
|
發(fā)表于 2014-12-17 19:54
樓主
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經濟學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斑呺H革命”。 邊際效用學派(簡稱邊際學派)是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宣傳邊際效用價值論,以及以此為基礎的眾多人物和學派的統(tǒng)稱。該學派以不同于傳統(tǒng)經濟學的面目出現(xiàn),很快成為正統(tǒng)經濟學的組成部分。其發(fā)展經歷了先驅、奠基、發(fā)展和歸宿四個階段。 19世紀70年代以前的重要人物:巴爾本、伯努里、加利阿尼、孔狄亞克、杜爾哥、西尼爾、勞埃德、朗菲爾德、庫爾諾、屠能。戈森與戈森定律:第一,隨某種需要的滿足,一個人所感受到的享樂程度逐漸遞減,直至最后達到飽和狀態(tài)(效用遞減規(guī)律);第二,為使一個人獲得的享樂總量達到最大,必須讓所有享樂都逐漸使之滿足,而在享樂終止時,各種享樂的程度或享樂的邊際部分彼此相等(效用最大化規(guī)律)。戈森定律實際上奠定了邊際效用價值論和后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 19世紀70年代,邊際學派在英、法、奧三國幾乎同時出現(xiàn)。杰文斯與《政治經濟學理論》。 瓦爾拉斯與《純粹經濟學要義》。門格爾與《國民經濟學原理》。奧地利學派(或稱維也納學派、心理學派)。洛桑學派(或稱數(shù)理學派)。 19世紀80年代方法論論戰(zhàn)。門格爾與施莫勒的分歧。 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方法:對歷史學派的批評(“理論的不生產”);從孤立個人出發(fā)的抽象法;用人類追求享樂、避免痛苦的心理解釋經濟行為。經濟學成為考察消費的科學,經濟概念成為以個人消費為中心的心理范疇,經濟關系成為人與物之間的心理反應關系。 龐巴維克與《資本與利息》(第一卷《資本利息理論的歷史與批判》、第二卷《資本實證論》);公開攻擊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以邊際效用價值論和時差利息論來抗衡。 龐巴維克的邊際效用價值論:生產的最終目的是消費品;生產分為“赤手空拳的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價值分為主觀價值(一種財貨對于物主福利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客觀價值(一種財貨獲得某種客觀成果的力量或能力),解釋主觀價值規(guī)律的是價值論,解釋客觀交換價值規(guī)律的是價格論;商品價值取決于人的主觀判斷,物品只有具有稀少性才引起人們的主觀評價而具有價值;主觀評價的尺度是邊際效用,邊際效用決定物品的價值;生產資料的價值是由消費品價值派生出來的。龐巴維克以馬市為例,以邊際效用價值論為基礎說明市場價格(客觀交換價值),即市場價格由眾多買賣者中的“邊際對偶”的主觀評價所限制和決定。龐巴維克認為,邊際效用價值論解決了經濟學中的重大問題(價值悖論)。 龐巴維克的時差利息論:批判利息的“使用理論”;產生利息的交易仍是一種商品交換;所有物品可分為現(xiàn)在物品和將來物品,二者價值上的差別是一切資本利息的來源;價值差別來源于人們對現(xiàn)在物品主觀評價高,其原因有三:供需關系在現(xiàn)在和將來之間存在差別、低估未來、現(xiàn)在物品技術上的優(yōu)越性。利息三形態(tài):借貸利息(一般形態(tài));企業(yè)利潤(特殊形態(tài)):資本家購買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在經濟上是將來物品,需在生產中轉化為消費品,“成熟”為能消費的現(xiàn)在物品,二者間出現(xiàn)時間上的差額,形成增加的價值,即利潤;耐久物品利息(租金):其價值由一系列不同時間的效用總和決定,在一系列效用中,遠期效用的價值總是低于近期的效用價值,因而產生差額,形成租金。土地(使用年無限)為特殊耐久物品,其當年效用價值即為地租。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