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视频网站免费在线观看_狠狠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_97久久久久久综合_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新聞傳播學 - 話題

傳播學經典復習書的筆記整理
查看(1442) 回復(0)
tingyu
  • 積分:12375
  • 注冊于:2010-09-06
發(fā)表于 2010-09-23 00:48
樓主
緒論
拉斯韋爾公式 “五W”模式
誰———-說了什么——――通過什么渠道——――對誰————-取得了什么效果
控制研究  內容研究     媒介研究    受眾研究     效果研究
1.        傳播和新聞傳播學
新聞傳播學 研究人類新聞傳播現象、新聞傳播事業(yè)及其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

2.        學習理論新聞傳播學的意義
以學事術,指導人們駕馭新聞傳播規(guī)律,能動地從事新聞傳播活動
提高新聞實踐經驗總結與新聞傳播研究的理論水平
新聞傳播學是一門以基礎性理論為特色的骨干課程,是應用課程和歷史課程的先修課

3.        學習理論新聞傳播學的方法
1.一般方法
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著作,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點,觀察與分析錯綜復雜的傳播現象與傳播社會關系
實事求是地評估資產階級新聞學者的研究成果和資產階級報刊活動家的業(yè)務經驗,為我所用,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作風和方法,在新聞傳播活動和學術討論中掌握新聞傳播規(guī)律
2.特殊方法
科學抽象和理論思維
定性和定量方法規(guī)范新聞傳播質量
新聞—經濟-政治-文化的綜合考察

第1章        新聞傳播行為       “延伸的人體”
第1節(jié)        行為和新聞傳播
一.動機和行為
需要——動機——行為——目的   動機性行為特點  動因
目標

形成動機 內在條件(需要、欲望) 感到缺乏
                 期待滿足
     客觀條件(誘因、刺激)
勒溫-人類行為行為公式 。拢絝(P*E) 
行為=函數(人*環(huán)境)

二.生存需要和新聞傳播行為的發(fā)生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心理需要
自我實現需要
新聞傳播行為起源于人類社會化的生產勞動和生活活動的需求,這種活動直接產生于人類生存發(fā)展的共同需要
第2節(jié)        理論新聞傳播學對新聞起源的認識
新聞傳播起源于人類生存發(fā)展的需要,它以滿足社會的共同需求和共同興趣為目的
一.關于“新聞欲”
任白濤-新聞及其承載物的產生,是由于人的社會需求
二.關于“群居說”和“好奇說” 非本質原因

第3節(jié)        新聞傳播的特點
一.新聞是新近發(fā)生事實的報道
新聞傳播的基本特征 
1.        陳述事實  最重要特征
五要素:新聞寫作學五W——何時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新聞六要素——如何H

2.        具有新意
新近發(fā)生 新鮮事實 常報常新
歷史是昨天的新聞,新聞是明天的歷史

3.        報道及時  第一時間內報道
普通事實——質變——新聞事實——量變——普通事實
反對“唯速主義”的前提下,搶新聞

4.公開傳播
循公開渠道向全社會作無定向的傳遞

二.新聞的定義
陸定一: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

第2章        新聞傳播者
新聞信息的推動力、傳播活動的守門人
第1節(jié)        新聞傳播者的角色定位
一.社會角色
角色|戲劇用詞——20世紀20年代,社會心理學家米德——引入社會心理學
個體      社會角色
社會化:個體通過社會實踐學習知識和技能,并在某種程度上被引導著去適應他所在社會或群體的規(guī)范,從而使自己從一個自然人變成一個社會人的過程。

角色的學習 具有綜合性,必須在人與人互相作用的社會關系中進行
學習角色的義務與權利
學習角色的態(tài)度與情感

角色學習(角色社會化過程)的特征
社會強制性 受社會既定文化影響,形成國民性、民族性
個體能動性 個性形成的前提,包括個體間作用以及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的主體選擇性
學習終身性 社會化貫穿一生,分政治、法律、道德、性別角色、職業(yè)角色社會化等
角色期待 群體中的成員期望站在某個地位上的人有某種應有的行為方式
     實現角色(角色扮演)的有效手段
角色沖突 扮演一個或幾個不用的社會角色時,內心發(fā)生沖突與矛盾


2006-4-1 14:42 回復  
218.11.2.* 2樓

 表現 社會上人們對同一個人的期待不一致
    舊角色—新角色
    身兼幾個角色
    角色人格同扮演者真實人格不一致

二.新聞傳播者的社會角色定位
16世紀,意.威尼斯,商業(yè)報紙(近代報紙雛形),擺脫了宮廷報紙的官報性質,為資服務
胡喬木-記者產生的根本基礎:社會問題根本上是生產問題,生產斗爭產生了有宣傳必要的經驗,記者被指定介紹這些經驗,使利益相同的人根據經驗辦事
定位 信息流通的動力 信息流動的推動力,信息流動量和流向的控制者
   意見交流的橋梁 上下——喉舌,下上——耳目
   監(jiān)督權利的鏡鑒 社會的了望者,公共利益的守門人
   社會民眾的教師 精神文明的傳播者

職業(yè)特征 信息的報道者,社會的活動家。同實際、政治、群眾有著最密切的聯系
長處 接觸面廣,以全社會為工作和服務對象;思想敏捷;獨特新聞手段;教育者;等。
短處 片面性和表面性
從新聞傳播者同物質世界的關系來看
物質制約 事物多樣性 事件復雜性 時間緊迫性 受眾多層次性 傳播者能力與指責矛盾性
能動作用 傳播者能力:業(yè)務能力、知識結構、工作責任感
從社會政治生活來看
具有鮮明的階級傾向性
社會特點 有領導、有組織、有紀律,階級性、政治性極強
  首先對事實負責,遵循新聞傳播的規(guī)律。
同時對黨對人民負責,遵守黨紀國法和各項規(guī)定及制度
新聞傳播者從事的是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   “活魚”
新聞傳播活動是一種十分艱苦的腦力勞動
新聞傳播者的報道和言行,時刻受到社會的檢驗和群眾的監(jiān)督,要做思想戰(zhàn)線上的尖兵

  第二節(jié) 新聞傳播者的角色規(guī)定
1.        角色行為、角色規(guī)定、角色規(guī)范
角色行為:屬于某特定角色人的實際行為。受多種因素影響
     被期待的角色行為即指定角色,與真正的角色行為是有區(qū)分的

角色規(guī)定:對扮演某種角色的資格、條件及行為規(guī)范并為該角色群體認同的共識
     角色規(guī)定的明確程度與可操作性,對與角色期待的實現有重要意義

角色規(guī)范:角色群約定俗成和明文規(guī)定的扮演該角色的標準
     是角色規(guī)定的一部分,即角色群內人的自我規(guī)定、自我約束與自我執(zhí)行
     對行為規(guī)范的一致理解,自覺執(zhí)行與對違反規(guī)范行為的嚴厲制裁,是實現被期待的角色行為的有利保障
2.        新聞傳播者的角色規(guī)定  
兩方面構成:新聞傳播者的素質修養(yǎng)和行為規(guī)范
(一)素質  新聞傳播者在從事新聞實踐的過程中,為了完成或實現自身的目標和任務所應該掌握和具有的某些特點、專長和能力。
1.政治素質——基本素質  指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鮮明的政治傾向性
具體表現 
1)是堅持和宣傳四項基本原則的積極實踐者,自覺在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在原則問題上立場堅定,態(tài)度鮮明
  。玻⿲θ嗣裼袠O大熱忱,敢于為人民利益赴湯蹈火,不為個人利益動搖政治信念
   。常┯袌猿终胬頌檎胬慝I身的精神,無論什么情況,敢于講真話、講真理,不惟上、不惟權、只惟實
   。矗┥钊肴罕,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齊愛憎,不做生活旁觀者

2.業(yè)務素質——重要素質  
1)        強社會活動能力
2)        調查研究的基本功——觀察、分析、判斷、寫作
3)        較強新聞敏感
4)        出色文字表達能力
5)        駕馭現代采編工具的能力

(二)修養(yǎng)  新聞工作者為了工作需要,經過長期的鍛煉和培養(yǎng),在思想理論、道德品質和知識技能等方面所達到的一定水平
1.理論修養(yǎng) 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實事求是,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馬克思主義新聞傳播理論的功底

2.知識修養(yǎng) 專業(yè)知識 實踐中運用的方法和技能
       基礎知識 與工作有關的各個學科的知識


2006-4-1 14:42 回復  
218.11.2.* 3樓


3.道德規(guī)范 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和社會輿論的力量逐漸形成的,調整新聞傳播者之間以及新聞傳播者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準則的總稱
       新聞傳播者與事實的關系、與群眾的關系、新聞傳播者之間的關系
表現 社會責任  注重社會效益
   真實全面
   客觀公正  以社會需要和新聞價值為標準取舍新聞
   遵紀守法
   堅持真理
   廉潔奉公
   增進友好
   團結合作

  第三節(jié) 新聞傳播者的角色責任
1.        責任和社會責任
責任   分內應做的事
社會責任 扮演某一角色的個人或角色群體,對構成角色關系的其他角色或角色群體所承擔的法律、道德責任及社會義務。
制裁 強制性  法律制裁——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
   非強制性 道德責任——道義責任,是角色接受社會的道德評價、實行道德上的自我批判及社會輿論的道德批判

2.        新聞傳播者的角色責任 體現在新聞傳播的全過程
(一)新聞采編中  收取與角色期待協調的信息
  。保M可能多且好地滿足受傳者的多種需求,既正確引導社會需求,又滿足多樣化社會需求
2.忠實執(zhí)行新聞調控機關的法令和指示,務使給定信息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
3.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技能,以出色的新聞敏感和宣傳敏感及時發(fā)現與捕捉新聞信息

(二)信息制作中  正確把關
良好政治素質,做到有法可依/三滿意
很強的業(yè)務能力 

(三)信息反饋中  全面了解全部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后繼傳播行為
     正反饋:系統偏離舊穩(wěn)態(tài)向新穩(wěn)態(tài)過渡的過程
     負反饋:系統趨向穩(wěn)定的過程,對有效傳播有重要意義

3.        新聞傳播者的法律責任

第4節(jié)        新聞傳播者的角色權利
1.        權利、職權和新聞傳播者的角色權利
權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權力和享受的利益
具有一定的權利能力,才能行使自己的權利,權利能力是行為能力的前提

職業(yè)權利——職權:職業(yè)范圍以內的權力,即某一角色行使角色責任時所應享有的權利

新聞傳播者的權利 一般權利 于普通公民同樣依法享有的權利
         角色權利 完成本職工作所必須具備的職業(yè)權利(7條)
1.知察權 新聞傳播者的職業(yè)行為不受阻礙,一切有關方面人事部拒絕提供公民依法應知曉的信息

2.編輯權 新聞傳播者有對新聞信息獨立進行選擇和處理的權利

3.傳播權 將采集加工后的新聞信息的承載物——新聞傳播媒介自由傳達至受傳者的自由取消任何形式的新聞檢查——追懲制與預防制,是傳播權的前提

4.        監(jiān)督批評權 獨立、負責地開展輿論監(jiān)督與新聞批評

5.        秘匿權 新聞傳播者不6.        向外界透露消息提供者身份和姓名7.        的權利

8.        著作權 

9.        人身安全權

2.        責任和權利的統一,3.        他律和自律的統一
新聞他律:對新聞傳播者的職業(yè)行為進行的強制性管理
新聞自律:新聞傳播者的職業(yè)道德自律,在道德上進行的自我約束
     以新聞倫理為核心的自我約束,以新聞法制為核心,以新聞倫理為基礎
     目的在于防止濫用新聞權利,對社會民眾負責
     在新聞活動中,這是新聞傳播者的一種自我行為控制
統一 新聞他律:保障新聞傳播者充分履行社會責任,充分享受但又不濫用自己的角色權利
新聞自律:充分運用職業(yè)權利,排除不良因素干擾,盡心完成職業(yè)使命
外界強制性法律監(jiān)控不可少,自我約束與自我調控也重要
只有強化了新聞自律,新聞傳播者才能更自覺徹底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和社會責任

第5節(jié)        新聞傳播者的培養(yǎng)與教育
一.新聞傳播者的培養(yǎng)
正規(guī)的職業(yè)教育    以師帶徒  短期培訓

現代新聞傳播教育起源
美國 1869-華盛頓-李大學-印刷工兼編輯訓練班


2006-4-1 14:42 回復  
218.11.2.* 4樓

   1873-堪薩斯大學-印刷知識課
      賓夕法尼亞大學-專門的新聞學課程
美國正規(guī)新聞傳播教育起源
1903-俄克拉何馬州中央州立大學-新聞系
1904-伊利諾伊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四年制新聞教育
1908-密蘇里大學-第一所專門的新聞學院
1912-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

歷史 報學階段 20世紀初-30年代   
新聞學階段
大眾傳播學階段  40年代

中國正規(guī)新聞教育起源
1918-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成立
1924-燕京大學-新聞系
1929-復旦大學-新聞系

4.        新聞終身教育和新聞社會教育
新聞終身教育:新聞繼續(xù)教育,指新聞傳播者結束在校學習后各個階段不斷接受社會教育和職業(yè)培訓
方法:業(yè)務培訓,脫產進修,定期輪訓,崗位學習,個人安排,新聞媒介機構組織自學
80年代后,電大或者自考
90年代后,不脫產參加高一級學位課程學習
新聞社會教育:對非新聞傳播者實施的新聞知識普及教育
             目的在于,使廣大公民了解新聞傳播基本知識,更好利用現代新聞傳播媒介,并主動參加新聞傳播活動
             是另一意義上的新聞終身教育,在人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有計劃有重點對其進行各種形式的新聞學知識教育
             打破了傳統的教育觀念,使新聞教育過程不局限于在校學習階段,以成人教育為重要環(huán)節(jié)。從新聞啟蒙到進行完整的新聞業(yè)務培訓,構成了當代中國的新聞終身教育體系
方法:通過普通小學課堂傳播新聞學常識,參觀新聞傳播機構,組織閱讀視聽新聞傳播媒介

第3章        新聞傳播內容
第1節(jié)        事實、信息和新聞信息
一.事實和新聞事實
事實:事情的真實情況,包括事物、事件、事態(tài),即客觀存在的一切物體與現象、社會上發(fā)生的不平常的事情和局勢及情況的變異態(tài)勢
      事實是新聞傳播學的基本范疇,是新聞傳播學研究的邏輯起點
      新聞傳播的本源,即新聞的基本來源,是事實(陸定一)

唯物主義新聞觀  新聞傳播的是關于事實的信息
                沒有事實就沒有新聞,背離事實就是新聞失實
                事實第一,新聞第二
                事實具有哪些性質,新聞才會有同類性質
反例:事實為政治服務,預發(fā)性報道

生活中的事實與新聞傳播中的事實有本質區(qū)別
    生活事實:客觀存在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
    新聞事實:既含有被傳播事實的客觀信息,又含有傳播者的主觀信息
              事實本身不是新聞,把事實傳播開去才是新聞
              客觀事實沒有價值特征,新聞反映著報道者的價值評價的差別

二.信息和新聞信息
信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相互反應的運動過程,以及關于者中存在方式與運動過程的陳述
新聞信息:含有新聞價值的信息,指新近發(fā)生的為公眾所關注的具有新聞價值的社會信息
新聞傳播活動實質上就是信息的傳授活動,新聞信息才是新聞傳播的本質規(guī)定

三.用事實說話  指在忠實地報道事實的基礎上,通過對事實的適當選擇與表述,巧妙的表達傳播者的立場與觀點的一種報道原則與報道方法

用事實說話,成功的關鍵,不在于通過作者的直接議論,而是讓經過精心選擇的事實,運用事實的邏輯說服力,充分而含蓄地表現作者的傾向與觀點,它表達的是無形的意見
用事實說話,寓情理于事實,符合人們從新聞中了解事實的要求,以及新聞應以事實的信息溝通情況、達到信息交流與分享目的的基本特征,潛移默化地影響新聞收受者,更具說服力
用事實說話,其表述不僅要巧妙展開事實,鋪陳事實,而且更需發(fā)現與捕捉會說話的事實,即內含邏輯說服力的事實,三分寫作七份采,讓受傳著自我了解作者的傾向
用事實說話,是記者成熟的標志,在需要表明立場傾向的時候,能夠拿出會說話的事實
用事實說話,不是反對必要的議論與說理,而是事實勝于雄辯

第2節(jié)        價值傳遞和新聞價值


2006-4-1 14:42 回復  
218.11.2.* 5樓

一.價值和價值傳遞
價值:事物具有的積極作用
政治經濟學里,特指體現在商品里的社會必要勞動
新聞的價值:傳播者所提供的新聞信息對收受者信息缺乏的滿足程度
新聞信息的價值:由該信息(客觀信息和主觀信息)的各種信息價值總和構成
新聞傳播過程是一個價值觀傳遞的過程
新聞媒介在傳遞新聞信息的同時,也傳遞著各種價值觀,傳播者以各種方式散布著自己的價值取向以及對被報道事實的價值判斷。這是對社會的價值教化即媒介的社會規(guī)范功能

新聞傳播中價值傳遞的實現,是收受者對傳播者的價值觀認同
認識的第一主體傳播者,和第二主體收受者,對認識客體——附著于新聞信息的價值觀及其在編輯過程中的附加值的價值認同,是實現媒介社會行為規(guī)范功能,和使某些價值觀占主導地位的重要途徑。社會教化功能的實現,主要是通過新聞傳播的價值傳遞完成的

二.新聞價值和新聞價值觀
新聞價值:是指新聞事實滿足社會需求的特殊要素的總和
          是一種客觀存在,是新聞所含事實本身所具有的價值要素

新聞價值要素  收傳者的需求:求新、求知、求近
時新性  時間上是新近發(fā)生的。時距越小,新聞價值越大
        新聞事實是人們求知的。求知度(無感知人數與總人數比)越大,價值越大
重要性  新聞事實所包含的社會意義,即新聞事實同新聞受傳者的利害關系
        事實越重要,社會意義越大,新聞價值越大。由求近(利益接近)心理決定
顯著性  新聞事實的知名度,或新聞事實的顯要度
接近性  新聞事實同接受該事實信息的受傳者在地理上和心理上的接近程度
        地理:利害關系決定,地距同新聞價值成反比
        心理:求知欲和好奇心所致,心理距離通信溫價值成反比
趣味性  新聞事實所具有的,調動新聞受傳者共同興趣,從而引起注意的有趣程度
        趣味性越大,新聞價值越大
        表現  新聞事實新鮮奇特,激起人們好奇心和新聞欲
              新聞事實充滿情趣,令人激動、感傷、可笑
              新聞事實富有人情味,調動同情心,抨擊庸俗情趣,推崇高尚情操

新聞價值觀  即新聞價值取向,是個人或團體判斷新聞價值的主觀標準
主要受傳播實踐的制約、檢驗和糾正
傳播實踐的核心是新聞的傳播效果,即新聞公開傳播后受傳者的共同興趣和關注程度。關注程度越強,關注面越廣,新聞價值越大
新聞敏感  識別、判斷和捕捉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的能力
新聞的傳播價值 指新聞傳播之后,所實現的各種價值效應之和
               大于新聞價值(最基本價值效應),還包含信息,宣傳,審美,知識價值等

新聞事實含有的客觀要素:新聞價值,宣傳價值,審美價值等,最主要的價值是新聞價值
宣傳價值 宣傳事實中具有的宣傳要素的總和,包括政治性,邏輯性,情感性要素等
           新聞事實中包含的宣傳價值要素越多,新聞傳播價值中的宣傳價值成分越多
審美價值 指審美對象客觀具有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審美需要、給人審美享受的價值
宣傳價值和審美價值,可以通過新聞和新聞媒介等載體而增值

    第三節(jié)  符號和新聞信息符號
一.符號:傳播要素
新聞傳播的內容  客觀信息-新近發(fā)生事實的報道
主觀信息-同事實相關的價值判斷

施拉姆-會聚關系:傳播中構成的關系,意味著共享代表信息和導致一種彼此了解會聚到一起的符號

符號  傳播活動的要素
      最重要的特點:對傳播雙方來說有相同理解的含義,這是符號發(fā)生傳通作用的基礎
      符號只有具備了足夠的共同含義,才能參與傳播,才能代表傳播中的各種實際內容
其含義的確定性,來自人們生活經驗的積累,來自反復傳播活動中的不斷觀察與認同

符號的特點  是信息的攜帶者,是信息載體,是傳播的工具
是約定俗成的,人賦予符號以含義
其形成與意義上的聯系完全是人為的,受個人生活經驗和社會經歷的影響
相當數量的符號含義為受傳者所理解,是傳播得以進行的基礎

信號和符號的區(qū)別  符號:人們生活經驗抽象的產物,為人類特有,屬意義范疇的一部分
                        引起的是,關于事物的概念
                        實際運用中,具有功能性價值
                        符號是高級的、復雜的信息載體
信號:物質存在的一部分
                        引起的是,與某事物是否存在有關的反映
                        實際運用中,是某種物理的或實體的存在
                        信號是低級的、簡單的信息載體

二.新聞信息符號
符號語言  運用各種符號和標志來表達特定意義的語言形式,是人類傳遞信息的主要手段
          廣義包括:聲音,語言,文字,圖畫,表情等
          狹義單指:圖畫和實物標志

新聞傳播的符號  語言符號:口頭語言——話語和書寫語言——文字
                非語言符號:除語言文字以外,可以通過感官觸到的概念的總稱
可以加強,也可以否定語言符號傳播的信息
訊息  由一組信息符號組成的符號系列
傳播過程 編碼-傳播者對信息的處理過程  對象都是符號化的信息
          譯碼-編碼的逆過程,還原信息   
                譯碼過程中應注意加強文本分析,可優(yōu)化新聞傳播的效果



2006-4-1 14:42 回復  
218.11.2.* 6樓

第4節(jié) 選擇和新聞選擇
一.系統和自組織系統的選擇
系統:由相互聯系、依賴、作用的事物或過程組成的,具有整體功能和綜合作用的統一體
自然系統 封閉式系統  
人造系統 開放式系統  

自組織系統:在一組事物或變量之間自動發(fā)生的,不需要以外的力量進行干預而形成的系統
能從無組織的無序狀態(tài)中自動產生,并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自己的秩序

新聞傳播系統:在新聞傳播規(guī)律支配下,由傳播者為組織核心的自組織系統
其組織化過程,是不斷地從無序走向有序的自我完善的過程

選擇機制的存在和作用,是自組織系統自我維持與自我發(fā)展的動力,是自組織系統的生命線

二.新聞選擇的意義
新聞選擇:在特定的傳播環(huán)境下,根據一定的價值取向對新聞事實、新聞作品的衡量與取舍
新聞選擇實質上是對能構成新聞的事實的選擇
作為第一把關人和實際操作者,新聞傳播者的新聞選擇是最重要和最主要的

新聞選擇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數量:無窮盡的事實需要比照和取舍
質量:傳播者和決策者 以政治經濟利益和文化價值取向作為選擇依據
受傳著 以自己特定的標準取舍
媒介生存發(fā)展:新聞選擇是其維護自身機制、安身立命的根本保證

三.新聞傳受雙方的新聞選擇
傳播者:選擇即把關,傳播者成為把關人
美-庫爾特.盧因-受門人/把關人-用以說明傳播者在新聞傳播中的控制作用
受傳者:選擇既滿足,追求最巨大的傳播通道與最廣泛的選擇領域,盡可能多的直接傳播和盡可能少的多級傳播,最少障礙與干擾的收受通道
美-施拉姆-信息選擇的或然率公式
報償的保證 / 費力的程度 = 選擇的或然率(概率)
啟發(fā):盡可能方便地使受傳者獲得最關心的傳播內容,使他們獲知新聞信息的欲望得到最大滿足

四.新聞選擇的依據
新聞傳播者的素質和技巧的綜合考量:正確實施新聞選擇,不遺漏重要新聞信息,第一時間發(fā)表最新新聞信息,最大程度滿足受傳者的收受愿望,同時不違反法律、黨紀
傳播者受到的制約  
傳播環(huán)境 媒介生態(tài):媒介生存與運作的外部經濟、政治、文化及國際環(huán)境
傳播生態(tài):與傳播密切相關的社會條件及同信息物化過程相關的物質條件
傳播控制  

依據 1)黨性原則要求和黨的新聞宣傳工作紀律
2)法律法規(guī)和有關新聞傳播的傳媒法律文件
3)社會主導價值觀
4)新聞價值與宣傳價值取向
5)行業(yè)規(guī)范
6)本媒介編輯方針與風格特征
7)社會公德水準與社會心理承載力
8)相關媒介新聞選擇慣例的比較把握
新聞選擇:是一種意識活動,是以傳播功利為定奪,政策法律為依據,價值取向為首選的對新聞事實反復權衡比較、評價分析的過程及其結果,隨傳播環(huán)境變動而變動  

第四章 新聞傳播過程
第1節(jié) 新聞信息傳播過程
一.新聞傳播過程的靜態(tài)考察 一次性單項傳播
(一)事實 新聞的本源、起源、根據
是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只要它為人們所關注,它就會被人們千方百計地報道和傳播
隱瞞或歪曲事實真相,最終要受到事實的懲罰

(二)新聞傳播者 新聞傳播的主體、中介
在新聞傳播過程中起著積極能動的橋梁和紐帶的中介作用
帶有主觀評價,不僅是新聞價值,還是宣傳價值和審美價值的中介
事實求是,如實地反映事實的真相,全面深刻地解釋事實本質

(三)新聞受傳者 一次性單項傳播的終端,第二行為主體,傳播過程終結的決定性環(huán)節(jié)
鑒別選擇新聞,評價判斷傳播者,反饋看法意見,創(chuàng)造雙向傳播過程
既是新聞的受傳者,又是輿論的主體,人民的信任是新聞業(yè)生存的基礎

二.新聞傳播過程的動態(tài)考察
制約傳播者主體地位的因素
主管部門或老板的調控,政府、企業(yè)主對傳播方針的影響
傳播過程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無窮的傳播過程
受傳者有特定的選取媒介的閱聽習慣,同時也影響媒介間的運作、發(fā)展和競爭
傳播活動的雙向流動,傳播作用的多方面,使得傳播者和受傳者角色可以互換運作


2006-4-1 14:43 回復  
218.11.2.* 7樓


三.新聞信息通道和新聞信息流量
信息通道:即信道,指信息經過加工后以信號方式傳輸所經過的道路
新聞信息通道:新聞信息經過加工后以文字、圖像、電子信號等方式傳輸給受眾終端所經過的道路。包括一切傳播媒介的信息承載物。
新聞傳播通道的暢通,是傳播過程順利進行的最重要物質保證,是傳播致效的前提和基礎
基本要求:通道通過能力強,頻道寬,信號功率大;
通道無障礙,干擾小;通道使用壽命長
衡量通道質量的客觀標準:信息報真度高,噪音干擾少,信宿信息和信源信息盡可能吻合

噪音:非傳播者本意,而加之于發(fā)送信息的附加物和足賽有效信息通過的干擾

新聞信息流量:單位新聞通道中新聞信息的傳輸量,根據傳播致效原則,合計流通的信息量,一般指有效信息,不計入無效信息與虛假信息
新聞信息流通量:即新聞信息量,指消除不確定性,剔除了無用信息、虛假信息以后對手傳者有用的信息的量。它是新聞的信息功能的度量,小于新聞傳播通道的容量
計算公式:I=log2 N(比特)
N-事件可能性的數量 I-信息量  
靜態(tài)度量:新聞作品信息量=單元新聞信息數 / 信息符號之和
動態(tài)損耗=主信息+次信息*等級比+微信息(信息附加值)*等級比-冗余信息*噪音干擾度

第2節(jié) 單向傳遞和雙向傳遞
一.單向傳遞 A到B的直線傳播 命令等
基本要素: 傳播者(信息源)——信息——受傳者(接受源)
具體程序: 消息觀念 編碼 傳送 接受 譯碼 反應行動

干擾
人與人之間的單向傳遞特點
主要通過語言(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進行
不限于消息的傳遞,還包括情感、思想、態(tài)度、觀點等的傳遞
傳播動機、目的、態(tài)度等心理因素有重要意義,傳播結果為的是改變受傳者的行為
直線式傳遞,傳播速度快,但準確性較差
可能出現特殊的溝通障礙,即人特有的心理障礙,不同人對同一信息會有不同反應
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難以實現真正溝通,可能引起受傳者的抗拒心理

3. 雙向傳遞  
在傳播活動中傳播者與受傳者角色的互換,雙方相互傳遞信息,進行交流與溝通的過程
消息觀念 編碼 傳送 接受 譯碼 反應行動
干 擾
  
反 饋
傳播者————信息————受傳者
受傳者————反饋————傳播者

特點
主要通過語言(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進行
不限于消息的傳遞,還包括情感、思想、態(tài)度、觀點等的傳遞
傳播動機、目的、態(tài)度等心理因素有重要意義,傳播結果為的是改變雙方的行為
增加了反饋程序,因而速度慢,但準確性明顯增強
心理障礙減少,使得新一輪傳播效果得以改進
受傳者有反饋意見的機會,有參與感,有利于建立雙方的信任與感情,調動受傳者興趣
傳播著心理壓力大,能增強責任心和提升傳播能力

三.反饋 受傳者對傳播者發(fā)來的訊息的反應
a  
發(fā)出信息  

  
傳播者 制碼  
解釋  
還原  
制碼 受傳者  
解釋  
還原  
信 b
息 c  
流 d  
反饋信息  


反饋 有效反饋:受傳者發(fā)出,并為傳播者感知,從而強化或修正原有的傳播行為的反饋
無效反饋:不為傳播者接受從而也無助于改變其傳播行為的反饋
為積極反饋提供更多的流通渠道,是傳播者的責任
傳播者的行為始終是主動的,受傳者的反饋是被動地發(fā)生作用
傳播者只有合理利用反饋不斷改進傳播內容和方式,才能產生新的目的性行為
新聞傳播信息反饋,顯得遲緩、零星、間接,回傳質量不高

反饋:傳播者發(fā)送出去的給定信息,作用于受傳者后產生的結果再回傳至傳播者,并對信息的再輸出發(fā)生影響的過程

負反饋:使給定信息接近目標值
使傳播目的與社會效果接近
傳播者利用負反饋調節(jié)傳播行為,是傳播活動更符合傳播者的目標
正反饋:使給定信息偏離目標值
傳播者的給定信息與真實信息的差異傾向于加劇系統正在進行的偏離目標的運動
偏離的發(fā)生與加劇,會使傳播目的與社會大系統產生越來越大的距離


2006-4-1 14:43 回復  
218.11.2.* 8樓

不斷使給定信息接近真實信息,是傳播者爭取有效傳播的關鍵

真性反饋:受傳者對接受到的給定信息的真實反映,公開表示反對或贊成
民主社會和言論自由的產物,傳播者可感知受傳者的真實態(tài)度、愿望和要求
假性反饋:受傳者經過偽裝、掩蓋了的真相的心理假象
將傳播者導向歧途,使今后傳播內容方式的調節(jié)產生偏差,偏離目標,造成損失

外反饋:外部力量產生的反應,即受傳者對所受到的傳播者輸出的訊息的理解與反應
信息反饋的主要形式,是傳播者調節(jié)傳播的目的性行為的主要根據
內反饋:傳播者在輸出信息過程中產生的自身的心理反應,又稱自我反饋
包括賓我對主我的信息反應,也包括傳媒組織內部被動人員對主動人員的信息反應
一般產生于外反饋之前,可預料外反饋,從而自覺調整傳播,有助于優(yōu)化傳播效果
終究代替不了外反饋的直接影響,并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外反饋是內反饋的佐證
內反饋是外反饋的折射,也是信息反饋的虛像
外反饋是主要的信息反應,作用直接、重要、有沖擊性,要高度重視
內反饋的作用是間接、次要、非沖擊性的,通過內部管道反映,領導應予以重視

第五章 新聞傳播要求
真實、客觀、公正、全面、快捷
第1節(jié) 新聞傳播的真實要求
一.新聞傳播必須真實
新聞傳播的真實性:新聞報道與所反映的客觀現實的相符程度
新聞報道是客觀事實在傳播者頭腦中的反映,通過某種符號向受傳者發(fā)布的物化產物
這外化物(認識主體的產物)必須同報道對象完全一致,否則就是假報道或失實報道

新聞傳播必須真實,是傳播效果的要求,傳播必須致效,是傳播活動的終極目的
確保:傳播的事實有根有據
傳播的過程事實求是
傳播的結果與事實原貌完全一致
原因:傳受雙方都要求新聞傳播的全過程事實求是,不增添任何附加的成分
新聞傳播基本規(guī)律要求,只有通過提供事實的報道,才能實現新聞傳播的使命
如實報道是實事求是認識路線在新聞傳播中的運用,也是對傳播工作者的要求

二.新聞傳播真實性的科學含義
事實真實 最基本要求,也稱細節(jié)真實
新聞事件的新聞要素,即5個w要確鑿可靠
要素的細節(jié)描繪要有根有據
引用的一切資料要求可靠
總體真實 新聞報道的全部事實與實際生活中的同類事實,完全一致
本質真實 通過事實的報道揭示該事實發(fā)生發(fā)展的原因及其本質

三.不真實新聞的成因及防治
(一)新聞提供者 品質不良
(二)新聞采編者 品質、知識、作風等方面原因
(三)新聞把關人 因私利或小團體利益,走形式主義,造成嚴重社會影響
防治 從思想上認識新聞失實的危害性嚴重性,重視并克服新聞失實
從制度建設入手,建立健全嚴密的防治失實報道出籠、嚴懲造假的規(guī)章制度
做好新聞報道隊伍的清理整頓工作,剔除品質不良、弄虛作假者
推動新聞立法,運用法律武器,同以假新聞謀私的不良現象作斗爭,制裁造假者
整頓黨風、淳化民風,領導帶頭,提倡真實新聞,反對虛假報道

4. 新聞傳播真實性的全面把握
(一)對社會生活的總體認識
準確把握真善美、假惡丑兩大類事實的報道比例
(二)新聞傳播中正反兩方面的準確把握
對正面報道和負面報道有正確認識,新聞報道上有適當反映,做到總體真實
(三)新聞傳播流量的科學調控
新聞傳播的流量,應反映和維持社會各方面質與量的平衡
(四)新聞傳播事實的道德考量
及時報道,同時不對民眾產生更大傷害
(五)新聞傳播效果的辯證制衡
有時也制越著新聞報道的真實性

第2節(jié) 新聞傳播的客觀要求
一.新聞傳播必須客觀 新聞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如實報道
內容:新聞報道的事實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物、人物或事件
形式:新聞所顯示的傾向性,通過其所報道的事實的邏輯力量實現,采用客觀陳述的方法

原因 新聞報道的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報道必須客觀,與事實完全一致
只有客觀傳播的新聞,才有力量。虛假新聞使受傳者失去興趣,并懷疑傳播媒體


2006-4-1 14:43 回復  
218.11.2.* 9樓

客觀報道顯示的新聞傾向性,受傳者易于并樂于接受,從而實現傳播者的功力目的
這是新聞傳播工作者的一項基本功,是新聞記者成熟與老練的標志之一

二.新聞傳播客觀性的科學含義
內容:客觀存在或客觀上正在發(fā)生與發(fā)展的事實
形式:通過新聞事實的客觀敘述等,運用事實的自身邏輯力量顯現新聞傳播的傾向性

三.不客觀報道
客觀與立場不矛盾
直接表態(tài)等外來成分是不必要的
客觀主義和客觀報道有根本區(qū)別,并不是羅列事實

第3節(jié) 新聞傳播的公正要求
一.新聞傳播必須公正
公正性:即公平原則,或平等原則。指新聞媒介為爭議雙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機會
原因  
傳播者與新聞媒介的社會責任是向受眾提供客觀存在的事實,以及人們評價的客觀情況
新聞媒介是社會之公器,傳播者應向公眾提供平等的機會

二.新聞傳播公正性的科學含義
不以一己立場片面報道事實提供自己贊成的一方面意見;歪曲報道另一方或自己反對的意見
不以一己立場報道事實,誤導受眾,造成不同意見者的壓力與傷害
不以一己立場,剝奪他人利用媒介傳播自己立場意見的權利和機會,媒介不是個人私器

傳播者負有社會責任和職業(yè)道義,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媒介使用權利與機會
傳播者不享有傳播自己個人意見與片面事實,和以其壓制他人意見與其他事實公開傳播的特權與自由

三.不公正報道之舉證
(1) 偏袒一方,(2) 壓制另一方
(3) 強扭事實,(4) 片面報道
(5) 主觀武斷,(6) 強加于人
(7) 不(8) 給更正,(9) 難以申辯
(10) 作者有權,(11) 讀者無權

四.公正與傾向
公正:媒介與傳播者取信于民、立足社會的基礎
是傾向性借以存在的基礎,發(fā)揮社會效應的前提
不公正的傾向性是乏力與缺乏權威的

第4節(jié) 新聞傳播的全面要求
一.新聞傳播必須力求全面
指新聞傳播中提供各方面的事實、情況、意見,不片面報道和隱匿事實
是社會和民眾對新聞傳播的共同要求,是新聞媒介和傳播工作者的職業(yè)追求
原因:
全面性報道是新聞傳播實現真實性、客觀性和公正性的前提
有助于受眾了解全局、認識事物整體,知曉事件全過程,根本上實現新聞傳播的最終目的
全面報道與評論事實,是傳播者的社會責任,是對傳播行為的要求和職業(yè)規(guī)范

二.新聞傳播全面性的科學含義  
向公眾提供全面的不是片面的,整體的不是零星的,正確的不是歪曲的事實、情況和意見
對新聞事實的報道過程完整情節(jié)詳盡,具體細致報道重要過程和情節(jié),交待說明情況不明者
對社會現象的報道提供縱橫全方位材料,分析不偏頗,使公眾獨立得出自己的印象和結論
對爭議問題的報道應充分顧及和全面報道各種情況、意見和看法,不強加自己的看法

三.新聞傳播不全面之揭露與防治
(1) 報道事實,(2) 只顧一面忽略另一面
(3) 評論事實,(4) 只講一面無視另一面
(5) 分析報道社會現象,(6) 只注意一種傾向而(7) 掩蓋另一種傾向
克服思想認識上的片面性,反對單純的不顧傳播規(guī)律的主觀主義,是確保全面性的必要條件

四.選擇與全面、典型與綜合的統一
選擇在全面把握事實的基礎上進行;正確的選擇,是與提供較多的較全面的報道并性的
不因全面性損害選擇性而模糊新聞的傾向與立場;也不因選擇性損害全面性而影響聲譽形象

抓典型是傳統工作方法之一,是中國新聞傳播的特色,是正確處理選擇與全面的關系
典型報道對于重點貫徹黨和國家的宣傳意圖、鼓舞與激勵民眾的進取精神有重要意義
典型報道與全面把握整體情況,反復細致地比較分析各方面事實不可分開
重視典型與綜合報道都不可或缺

第5節(jié) 新聞傳播的快捷要求
一.新聞傳播必須迅速及時
時間性:新聞發(fā)布與新聞事實發(fā)生之間的時距,時距越小傳播效果越好,新聞傳播越有價值

時效性:事實發(fā)生與作為新聞事實予以報道的時距,同新聞面世后激起的社會效果的相關量
新聞產生應有社會效果的時距限度
含義更豐富,不限于快捷,但基本精神仍是快捷,及時傳播時新聞致效的根本保證
原因:新聞報道的是瞬間的變動的事實,不及時的報道不僅沒有新聞價值,還可能失實
新聞事實層出不窮,追求更新的事實,是傳播工作者的天職
受眾要求及時獲知外界剛剛發(fā)生的變動,以盡快地認識和適應甚至利用這種變動
傳播快捷是新聞競爭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搶新聞與報道時機
搶新聞:指傳播工作者要盡快地發(fā)現新事實,報道新近發(fā)生的變動
報道時機:指現實生活中潛存著的有利于某項報道獲得良好效果的機會
選擇時機應注意發(fā)表環(huán)境與背景,讀者興趣和注意的變化,實際生活和重大政策
要求:站得高看得遠,能夠全面從政治上把握事實
懂得正確運用戰(zhàn)略與策略,該會即快該壓即壓
三.慢三拍現象及其成因
決策慢,采制慢,刊播慢
機構重疊,運作繁瑣,作風拖沓,手段落后


回復話題
上傳/修改頭像

在中國9月10日是什么節(jié)?(答案為兩個字)

考研論壇提示:
1、請勿發(fā)布個人聯系方式或詢問他人聯系方式,包括QQ和手機等。
2、未經允許不得發(fā)布任何資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廣告信息。
3、如果發(fā)布了涉及以上內容的話題或跟帖,您在考研網的注冊賬戶可能被禁用。

網站介紹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廣告業(yè)務 | 幫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考研網-聯系地址:上海市郵政信箱088-014號 郵編: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滬ICP備12018245號